素质教育只能通过小班化实现
(2009-12-24 11:17:10)
标签:
育儿私立幼儿园锻炼机会比例毛毛 |
昨天晚上,给毛毛倒水, 还没结束,毛毛就一把将水杯夺去,让我将水都倒在桌子上。
我有些生气,跟毛毛说:“你这孩子,这么不注意观察。爸爸还没有倒完,你就将杯子夺取,不是让水倒在桌上吗?”
毛毛说:‘爸爸,对不起。”
我有些惊讶,毛毛现在是越来越有礼貌。
我说:“没关系,但你下次是不是要仔细观察一下?”
毛毛说:“是”。
毛毛现在非常有礼貌, 做的事情不妥当, 就主动向我们赔礼道歉。
我们其实在这方面教育的不是很多。因为带孩子在公共场合比较少,在家里,我们也没那么西化。所以毛毛的对不起,没关系的文明用语,得到锻炼机会不多。
所以毛毛这进步,基本可以判断是来自幼儿园的教育。
去年,我们去的本地幼儿园, 毛毛好像只学会了 吐口水和一些骂人的话,如神经病之类的。本地的,尽管也是一家私立幼儿园,但孩子太多,3个老师带50个孩子。
孩子始终是在学习的,无法从老师那学,那就从同学那里,学吐口水也可以。
毛毛目前的班级, 09年上半年是8个孩子3个老师, 今年下半年都了, 是16个孩子3个老师.
我始终认为,好学校的第一标准就是老师与学生有一个恰当的比例。 一个老师对50个孩子,即便是天才教师,也是无能为力的。按照管理学上的比例说,1比8才是一个合适的管理比例。 如不解决这种学生与老师的比例问题,在中国其实永远都只有应试教育制度。
原因很简单,老师管不过来,就丢份考卷给你。如同工厂上的流水线,把孩子们当产业工人。。。
按照公司的管理经验来说, 1个老板一般管8个部门经理, 每个部门每到8个人就应该额外设立一个管理职位, 除生产车间外。 在车间中,讲究的是定岗定位,换另外一句话说,就是不能让工人闲着, 工人越闲,你越难管。
回到学校看,目前在那种大班级中,老师基本上采用的是管理流水线的方式管孩子。 而不是老板管部门经理的方式。 老板管部门经理,有时还不能让他们太忙,部门经理的主要工作是能够理解领导意图,并且贯彻下去。 这当中,有一个思想改造的过程。采用的工作方式,就有谈话,观察,纠正等工作,而不单单让他们埋头苦干,花的功夫,也就比管理流水线来的复杂,而且耗时。
所以也有人说,好的企业, 领头人必定是个好的老师。
最近成功地企业,如ALIBABA, 马云也就是老师出生。 我所认识的一家企业,老板原先也是老师,公司办的也很不错。 所以好的企业与学校一样,首要职能都是教育。
方法是可以互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