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哪些没被忽悠过?
(2009-03-02 15:25:19)
					
											标签:
																				
                            忽悠家庭关系夫妻关系爸妈老朋友杂谈 | 
					
			刚刚接了一个电话,是冒充“海关”来推销书的。
							
		
						
		
		
		
		
		与同事总结了一下后,发现能被冒充的角色基本都接到过:
家庭关系:
冒充儿子的,短信“爸爸,我电话丢了,请。。。。”
冒充夫妻关系的,短信“我需要知道。。。。”
冒充爸妈的???(还不知道,有吗?)
朋友同事关系:
冒充老朋友的,电话短信“我你都想不起来拉。。。”
冒充一夜情人的,“大哥,我是小茜,我。。。。”
冒充同事的(我没碰到,其他人?》??”
社会上的:
冒充报社(拉广告),“我是人民日报的。。。。”
冒充税务局:“我要。。。。”
冒充公安:“我们发现。。。”
冒充工商:“你们。。。”
冒充黑社会的:“有人。。。。”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因为在网站上公布了电话,为了销售。
到目前统计,广告,骗子电话,与业务电话比,大概在20:1。是这部分从业人口高?还是他们更加敬业?
前一篇:找不到工作不是因为岗位不够
										后一篇:晚上讲故事帮助是很大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