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是最好的老师
(2009-01-04 08:21:35)
标签:
教育特指屋漏痕毛毛西班牙杂谈 |
我爸对毛毛的画一直呈欣赏态度。
1: 这副画是达利风格(西班牙三杰之一)——特指毛毛画的那些单线条的,构图简洁的画。
2: 这副画是米罗的呀(西班牙三杰之一)——特指毛毛画的线条多,构图丰满的画。
3: 图式真丰富——指毛毛每天画的上百幅画。(尽管很难辨认)。
4: 这是抽象派呀——实在不知道他画什么。
5: 这是毕加索(西班牙三杰之一)的立体派风格——指无透视感,将所有的一切都平铺在同一个平面。
注:我爸对西班牙三杰最喜欢。
毛毛在画画时候,不喜欢给我们看。有一段时间,如有人要看,他就将画藏起来,看着你,不画了。这时我太太往往要教育他,如“给大家看看吧。”这时,我爸就会制止,“潘天寿(中国近代,传统画的四位大家,吴、黄、齐、潘)做画的时候也不喜欢别人在旁边看,不要管他。挺有个性的。”
有时,毛毛一边画画,一边狂叫。我太太刚要喝止,我老爸就说:“不要管嘛,八大山人(朱耷)做画的时候也是边画边叫的。”
我太太笑说:“这些怪癖,在你家怎么就变成正常的呢?而且还挺有道理的?如我判断,就是一个小疯子画些乱七八招的画。”
我回答到:‘你刚上门到我家时,看到家中那么多画(我爸家更象画室,而不是住家),你不也画兴大发,画了一个歪歪的头像?
我爸评价,挺象马蒂斯的分格。但你再仔细画的时候,爸就说太僵了,还没有你开初画的好?其实爸比较喜欢自然的风格。”
当然,这也不排除我爸这一代老知识分子,喜欢以鼓励人为主。现代中国人喜欢挖苦人,很多人评价外国人挺有礼貌的。但其实我们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原本也是很讲究礼仪,并好鼓励人的。这点从我爸这批接受过一半传统教育的人来看,挺明显的。(我爸那时候的老师有很多是前清的秀才。)
由于父母分居二地(中国过去的户籍制度,以及粮票等管理,无法生活在一起。现在人很难理解的),我从小并没有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绘画的潜移默化不深,在小学阶段,我的绘画甚至是我唯一不及格的门科。小时,我画的很脏,至今还记得我老师的评价:"我以为你父母是捡垃圾的!!画的这么脏!!!”所以我对绘画一直不感兴趣。
直到父亲与我们在一起后,我爸的鼓励态度给了我莫大帮助,画的脏时,我爸会说:“徐悲鸿说过,'宁脏勿净',往往格调高的画都挺脏的。但你要注意,不要将所有线条都搞糊了。脏不要紧,全糊了,乌在一起就不行了。”
当时画画时,用铅笔,线都画不直,歪歪扭扭的。我爸就感慨到:“好呀,如是用毛笔画的话,就是金冬心说的“屋漏痕、锥划沙”了(特指风格古拙)”。
后来我对绘画就产生了兴趣,并最终考取了美术专业。(原先小学的一些同学,知道我的专业竟然是美术,都挺惊讶的)。如果没有90年代全民皆商的刺激。毫无疑问,我现在应该是个美术工作者。
鼓励比什么都重要。特别是对敏感的孩子。在中学时候,我最差的课是英语。(现在做外贸,也是挺讽刺的)。其实跟我当时的英语老师也有关系,原先贪玩,成绩一开始都不好,但后来家访几次后,其他科目都上去了,但就是英语课,老师老是说我发音不准确,我就一直不敢说,老师对我印象也不好。一天,上语法课,因为做过预习,做的题目全对,但老师不相信,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追查是谁让我抄题的。从此学英文的信心彻底没有了,甚至发展到一看英文头就疼的情况(头真的疼)。
工作以后,认识了一位美国朋友(当时,他跟我爸学国画),他一直表扬我发音很好,(这可是过去,老师一直讽刺我的地方),并且一直鼓励我多说。(这也是我自学托福的原因之一)。后来做外贸时,很多外商都以为我是在国外接受的教育,因为我的发音。这也着实让过去认识我的人,都大大的惊讶了一下。
而我选择“帮人拎包”,学做生意时,我爸开始是不乐意的。他说:“我们家还是以出读书人为主的呀。”但后来又说:“你太爷爷闯过关东,
也创出过一片家业。你如要去闯闯看,我也不管你,可能是隔代遗传吧,我们家也有成功的先例的。但切记得不要忘了读书,否则容易坠入“下流”。”
鼓励并适当指引,往往是最好的老师。特别对孩子而言,因为做为大人,当我们听到负面评论时,还有自我保护的能力。但孩子却是脆弱的,无心的一句评论,就会影响孩子一辈子。要知道,每个孩子都具备成为一位伟人的潜质,但每一句负面的评论都在消减这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