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代拳王郑吉常先生夫人辞世了······

(2010-02-02 17:12:20)
标签:

拳击

郑吉常

体育

往事回忆

精武会

中国拳王郑吉常先生夫人远去了······

 

文章的题目原来不是这样的,郑吉常先生在世的时候一直极为的低调,他和他的夫人和常人无异,也从来不出双入对,郑先生更是一早起来就锻炼身体,再去精武会上班,郑太太就忙碌一些家务,晚上就和邻居友人上海话宁波话夹着广东调聊着天,好边打着毛衣,当然还点着一支烟。(郑吉常)年轻时和精武会的创始人霍元甲先生事迹等同的一个人物,除了他的亲友学生外,几乎没有人知道他们夫妇居住在老上海的新式里弄“元善里”内。想写郑吉常和他的夫人的文章时,上网搜不到什么相关的文字,极少,和他们一样低调的要没有人知道了一样,(记得小时候常在郑家伯伯的家里面看见港澳及海外的报章登载郑先生照片和文章。)但是像这样一位对民族和国家有着贡献的人应该在(国家)体育历史中占据篇幅,应该让我们现在的人都深深地记得,像霍元甲、叶问那样被记得!因此我只想给更多人可以了解他们,才这样定的题名。

 

《最喜欢我的邻居郑太太走了······》

 

我的邻居郑太太走了,是前几天的事,母亲告诉我说:郑太太8日大殓的,享年87岁,6日离开的,我心为之一颤,很难过,郑太太在世时一直对我很是关心和爱护的,我小时候她常常会抱我出去玩,母亲说我小时候一直都受到大家的喜欢,还有“阿爷”(三楼客堂的赵先生父亲),不顾自身的年纪,不顾自己家的儿孙,却常常带着这我这个小的,去外面,每每累了就叫个三轮车回家(三轮车是老上海的黄包车的改良型),郑太太可是每天都要抱抱我的,抱我到他家,拿着老上海的黄页给我认图片,任何时候看见我就是满脸堆笑,她先生郑家爸爸也是一样如此,直到去年上半年我在上班途中看见轮椅中的郑太太,任然满脸和蔼的笑容对着我,问我几时可以给她糖吃(上海人对于结婚的别称),虽在轮椅了,还是坚持每天去菜场买菜,年岁大了就是腿脚不便,和过去一样郑太太一直显得很年轻,即便是80多岁言笑之间只是感觉60岁这样子,白发很少,一直是大卷的短波浪发型,说话声音较低,声线不尖,说话总是微微点头,有心而生的微笑藏在话语间流出,郑太太身材较高,年轻时极其风姿卓越,气质高雅,比过阮林玉、蝴蝶、上官云珠、言慧珠,最后也是很优雅的离开······

 

郑太太是上个世纪30年代堪比霍元甲的上海拳王郑吉常先生的夫人,姓朱名雅琴,浙江宁波人,郑吉常先生稍年长些,郑太太身材比郑先生稍高些,我小到大很少见他们夫妇一起进出的,他们相濡以沫地过完很美的一生,年轻时候夫唱妇随地度过了多少风风雨雨,又陪先生在上海滩拳坛叱咤风云,又陪先生度过一次次地各种不该有的“运动”冲击和迫害。

 

郑吉常先生是我国3O年代的上海拳王,他以够狠够劲道的快速凶猛的左直拳闻名于世,1929年初,郑吉常出征日本,与日本拳击冠军的比赛中,仅一个回合内,就以极其迅猛出击高速的左拳当首击拳进攻,仅用一拳就将对手击倒,这就是激起当时这中国人意志和意气的“郑式左直拳”,日本冠军教练见状大惊失色地道:“真厉害!毒蛇啊!亚洲毒蛇!”,为使日本国内拳击手能够一见“毒蛇般的致命左直拳”,即恭敬地邀请他前往大阪、神户、东京等地作交流比赛。之后随着郑吉常先生赴东南亚等地,"远东毒蛇"之称乎享誉世界。

 

1930年中秋,在上海郑吉常又是以漂亮的左直拳三拳连击,把英国皇家海军的轻量级全英冠军阿尔-费艾击倒在地。时年郑吉常不足19岁。

 

1932年,职业拳师琼斯来华,来自英国,是全英轻量级冠军、也是名闻遐迩的全欧洲的拳坛名将,素有“欧洲拳坛不败之将”的赞誉,到达上海后,竟以其“帝国主义列强”般的眼光藐视中国,也知道中国的武术,居然在中国的土地上设擂比武,狂妄扬言:在欧洲没有对手能在三个回合内不到在他脚下(当时的比赛是6个回合),在中国,如果有人敢较量的话,不会超过一个回合。这次不但未有在第一回合内击败中国拳手,而是在第三回合中(当时规定赛制为六个回合)被中国拳手郑吉常击倒在地,这趟比赛大大地激发起为民族、为国家兴盛而拼搏的斗志,就此“亚洲毒蛇”的威名更加震撼海内外拳坛,郑吉常先生始终没有忘却对社会的回报,上海的中山医院既是当年的这场赛事获得的奖金而建设兴办的。老上海的拳击史既是中国拳击的历史,中国的拳击运动最早就在上海全然兴起。郑吉常先生是这段历史中最为闪耀和激励无数中国人为民族为国家形而象奋斗的榜样。

 

郑太太带着慈祥的微笑离开了,去了天上的人间最美的地方,和先去的郑先生继续着相濡以沫的生活在一起,郑吉常先生和夫人生前育有一子(他人很高我叫他长阿叔),在我较小时病故了,他们一直喜欢小孩,后来先后领养过两个女孩,她们现在都是为母亲的人了,回想起在当我即将踏入社会时,他们夫妇对我的关心关爱无比,关注我涉世之后的人生······郑太太提出要我当他们的孩子,我母亲没有同意,后来我有一些小小的成就是郑太太总要来祝贺一番,说道一番,并一直关照我:“还要认真工作,只有付出过才会得到回报”,一次我要参加一个活动时,郑太太得知后,拿来好多郑先生带过的领带,手拿着十几根漂亮的领带,嘴里说着:“阿拉猫猫要出去做大事体(上海话-事情的意思)了,出客(上海话-做客的意思)一定要打扮的漂亮点卡拉(上海话-时髦的意思)点喽”,拍着我的肩膀又说:“好看咯领带侬郑家爸爸还呒没戴过啊”······2009年的下半年她住过院后,秋天一个阳光很好的上午,在马路对面看见郑太太在轮椅中,拉着我的手说:“工作还好伐?身体要当心啊,勿要太忙哦,猫猫看看我,呔般(上海话-差一点的意思)一点点走忑(上海话-去世的意思)”,我笑着:“我晓得,侬一定要多多当心啊,有空我来看看侬”。写到这里······很难过,哽咽了······

祝愿郑家爸爸和夫人还有长阿叔在天国安逸,愿天使和你们永在······

 

猫猫我也始终会记着你们的,还有你们的全部邻居们也会都惦记着你们的。

 

             2012    2   1


一代拳王郑吉常先生夫人辞世了······ 中为郑吉常先生

一代拳王郑吉常先生夫人辞世了······
前排左二为郑吉常先生,后排中为陈汉强先生

小记:拳击19世纪末由澳洲华人陈汉强先生传入当时的上海,1928年底,荣获澳洲次中量级拳击冠军的陈汉强回国,在先辈霍元甲先生创办的精武会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西洋拳击班,身材适中动作灵巧快捷的郑吉常在练习中为陈汉强先生中意,由此在陈汉强先生的言传身教下,专心致志操练拳法,他常主动去为比自己体重高几级的外国拳击高手做陪练,目的是为了更快地提高自己的拳击水准,由于是和重量级的且大大高于自身级别的不相称的练习,初开始每每都被打得鼻青脸肿,不敢回家直面父母,有时至深夜才会家歇息,早上又出门早于父母,就这样,他慢慢总结出绝技:即全身松弛性防守,使来自对方击拳犹如打在柔软的棉胎上一样,从而使失去击打的信心,身材的因素令他居然一面象狸猫一样灵活避开对方的重拳攻击,另一面可以出其不意地找到对方的空点进行反攻,毒蛇般的左直勾拳在灵活的攻防反击的现场内变得出击线路呈多样化。

陈汉强先生在上海培养出我国早期拳击手中,也是中国拳击历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页,最著名的有-郑吉常、郭振英、周士彬、顾伯麟、张华强、许连生、瞿建训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