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商业花艺或者就不存在••••••
(2009-10-04 20:47:21)
标签:
杂谈 |
什么叫做商业花艺或者就不存在······
什么叫“商业”化,按照某些人的理解(在我看来)既是维持低端、低技术、低成本、将5--6朵花加入好多的包装纸,做成60CM以上的花束,买个50---150元,连到叶片都不知道正反面,不分色系地堆在一起,其实连到自己都无法理解的状态,长期以来以“可以卖钱就行”的“天理”,只要一谈起专业知识等方面,往往一些人就没了词儿,却老拿“我们搞的是商业”的托词来掩盖。可能有人不太愿意听了,放心不是针对某个人的,而是这个行业就存在这些,我的技术或者不说高--手艺是在花店里学来的,跟过的师傅是解放前沪上名店的,那时的插花师傅敬业精神远比现在的花艺师高得多得多,手法也是绝对正统地,现在的入行门槛着实太低了,文化不高的人和有知识的人,在大致世俗的一些观点上也许有些近似,他们对美的感觉是有所不同的,现在的花店都是下一盘棋,在你有我有大家有、你更有我当然也更更有的谬误之理论上极其努力去做到,纵观全国花店98.999%的全都一种个性,也就是理性角度认为就是没个性的最佳表现,但从哲学上讲这种完全没个性的状况就是一种个性,什么时候流行捆绑了;全国花店都捆上了,什么时候包装纸事先都折叠好的;全国的花店就都如此折好,要知道包装纸每张都需要在花束上形成交错起伏状,使花束的外衣有个较强的质感,而现在质地多不同,只要一上花束一包就一样光滑平整,柄部粗粗一坨,现在又流行无论是单面四面的花束,只要剥开花束内部都有半块花泥出现在其底部,很唐突的几年前突然兴起所有的鲜花商品上都要加上一种来自韩国的纱,据说韩国本地的花店都没有包装到如此,不知道什么感觉一个三层式的花篮居然上面用了七卷韩国纱,这个花篮上所用的仅是两扎玫瑰,更美其名曰:这样可以省去好多的花材啦!没有办法理解既然有那么大的好处,那么前沿时尚,为何港台或其他国家不借鉴一下这堪称有势领先的手段?(如果说这就是商业,我看是要不得的!)说道这里不得不说对于专业来讲就是一种严重的倒退,本人入行于1984年,说实话上面所提及的只是业界的一小方面,那么多年来没见过有过什么提高!说句可怜话--一些很具规模的花艺大赛为何要将花束放在赛项中呢?
当然有人可以这么说;顾客是检验你的商业价值的专家,还可以说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上的,而经商者(肯定是多于真理掌握者的)最是获利能手,只要拿花付钱走就行,凡复杂的制作程序,就不行,凡事要快要简,价格低就会有很多人来,所以现在就有好多令人哭笑不得的商业商品---原来1元一支的胶棒,在凡是商业理想指引下只售0.5元一支,太阳一嗮就化,不用电热;原来7元一米的纱,现在2元一米,手指一戳一个洞,还下午一下以为自己练成一指禅呢,原来吃两颗止泻的药丸,现在要吃一瓶,售价到没变,但是花同样的钱却买到了好多又小又圆的药丸子,是不是觉得很划算?记得多年前的纸质包装纸有1元--4元一张的,现在1元4张的,表面看还是原来的样子,用时却要小心的像在眼睛里吹灰一样,在专业的纸张店购来的各种近似花店用的纸,都很结实,售价也就1-3-5元的,这时你一定要笑我是笨蛋或谢明愚蠢,知道吗我靠的就是某些人不认为商业的技术,将花束卖得好价钱。
非常明白“技术上你可以的,商业上你绝对不行的 ”这句话,其意思当然更是理解的淋漓尽致,说的白些这句话内含有不少的嫉妒之意,可以告诉大家的一个好消息;目前的花店花艺正在悄悄地改进和提高,是朝着符合花艺发展常理的方向改变着,也是我想象的方向······
只下一盘棋的花店内的花艺花卉商品几乎没一个可以和境外的书上可以比一下的,哪怕是书上最普通的,不用说这个是我们的特色,咋可以拿去和外国比!记住花艺作为一种生活艺术是有其特有的“一般性常识与理论”的,假使脱离了它就是不伦不类,是(世界化的,行业化的,是包括中国花店业的)有共识的,千万别拿以讹传讹,把肉麻当有趣的事是千万做不得的。
谢明
下面所贴图片,说明的是只有懂得专业美学知识的人才可以看的明白,而反之这是欣赏的角度会发生极大地偏差。(只是一种观点不含歧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