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天在西安第二届中国杯花艺大赛上所想的······

(2009-05-11 15:09:59)
标签:

东方插花

                                    春天在西安第二届中国杯花艺大赛上所想的······

春天总是这样的特别眷顾我,

宽慰我,

一如既往地爱着我,

对于春天想必没有任何人······

会有何种理由数落它······

应为他总是对着所有人儿伸展着欢迎地嫩嫩枝儿,

嫩嫩的柳枝也总爱轻拂你我的脸儿,

看看看它尽还和着早春风儿的劲,

偷偷地吻着行色人儿的脸颊······

那么地美妙,

一切也都不会让你察觉,

呵呵······

骚扰你的技巧一流呀。

(借上篇开头)

 

    我的收获似乎总是在春天,全年的劳作总是会在春天回报,犹如历经酷暑、秋风和霜冻孕育的花蕾终得绽放。

 

    回顾刚刚结束的第二届中国杯花艺大赛中,学员的成绩着实我欣喜,但是也为全部选手参赛作品之一东方插花“春”感到难过甚至是痛心!本届中国杯花艺大赛约51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按规定做了一件东方插花传统六大器皿中的“篮”,并以春天作为创作意图,在今年春节刚过后接到几个电话,主要是问询东方插花的一些基本要求等,这样的电话接到了是好事,不管电话沟通是否不能说明什么,那么更多人没来电,相信也有问询别的老师,对于来电者本人当时认真回答,尽可能地想在电话中讲清楚一些什么,也相信问者对于事的认知度及其重要性,凭我的直觉本能地感受到仍有好多选手自认问题不大,究其原因既是从来没碰过东方插花,另外由其心内而感东方插花没意思,没有用处!一般行为上也表示出东方插花是老土董而非古董!

 

    我有幸被本届中国杯邀为“监委”一职位,有机会一见51位选手地参赛作品的制作全程,全场到处充满着各样的时尚元素,有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鲜花切叶,各式各样的制作手法,应有尽有,暂且不论设计的作品。拿东方插花来说,几乎没有一位选手做的到位,这样说也许狠了些,但我依然如此说,放宽的讲也只有不过五件!真的,作为一个有着5000多年深邃文化的国度,插花艺术当同书法国画戏曲属国粹艺术存留至今,却得不到所谓从事花艺事业的人之共响,记得上一次的中国杯评委袁转好女士说过;中国选手对于世界流行的手法极为紧跟,所有的现代作品均以编织、粘贴、捆绑、等完成,不清楚参赛的选手为何都喜欢这样,应该是拿手绝活的东方插花是自己的优秀文化,却无从下手!这种优秀优美的花文化却在日本成为国粹!袁转好女士表示痛心和为之动容的难过。

 

    国内目前有各种各样的培训课程,最受欢迎的是“邀请境外人士、XX国花艺大师、XX国国宝级花艺大师、XX国花艺祖师、之父之类的”人物,可怜的东方插花课程却找不到容身之地,仅有个别老师有纸面上的内容,却无实质的学员,可悲!好像08年是有过一次资深大师东方插花的课程,学员倒是有60余,现在可问问否,听过课程的人啊,你们有几个有真的在洗耳恭听吗?又有谁在之后认真练习过的吗?又有哪位在之后有过觉悟的抑或受之启发的?

 

    花艺届(花店从业人士)九层以上的人热烈追随的台湾林惠理小姐,既是一位对于东方插花醉心的花艺家,其现在的传授的现代花艺作品中始终贯穿着源自东方插花的风韵,正是这种东方文化底蕴帮助她在前世界杯中荣获佳绩,话说到这里能否容我问下热情的追随者们有否学下林小姐对中国传统东方插花研修的精神呢?

 

    多年来的经验让我明白只有充分地掌握东西方插花艺术的技艺,再去结合其他艺术的创作手法,这样才会令到花艺创作有内涵有新意和耐看。

 

               谢明    2009   11

以下是南京东方插花展的部分图片

春天在西安第二届中国杯花艺大赛上所想的······春天在西安第二届中国杯花艺大赛上所想的······春天在西安第二届中国杯花艺大赛上所想的······春天在西安第二届中国杯花艺大赛上所想的······春天在西安第二届中国杯花艺大赛上所想的······春天在西安第二届中国杯花艺大赛上所想的······春天在西安第二届中国杯花艺大赛上所想的······春天在西安第二届中国杯花艺大赛上所想的······

小记:这篇文章也许会使人看之有各种原因的不悦,如果这样请你原谅我,既然可以这样写出来,就说明有这样的情况大大地存在,只是太多人不愿写不愿说罢了,本人也绝不会没根据地乱写,在一个如果的话,就当我是杞人忧天吧。

    对于花艺行业来说,本人当属没有任何理由或资格去评说,博客的文字只是记录我自己的感受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