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昭代名人尺牍小传》

(2013-09-30 10:06:23)
标签:

吴修

《昭代名人尺牍小传》

清朝

文化

分类: 藏书(古籍)

    清代书札尺牍一度流行,初期和中期,书札继承先秦以来的传统,格局严谨,不少书札反映了反清复明的思想,希望摆脱异族统治和压迫,如黄宗羲、顾炎武、戴名世、方苞等尤为 突出,用犀利的文笔,抨击时弊。

关于书札的专集也应运而生,而清之书札专集由明发展而来。明代著名的书札专集,有明代张居正的《张文忠公书牍》、归有光的《震川尺牍》、袁宏道的《袁中郎尺牍》、陈继儒的《陈眉公尺牍》 、李贽的《李卓吾尺牍全稿》、卢象升的《卢忠肃军中书牍》、史可法的《史文正尺牍》等。

周作人曰:“清初承明季文学的潮流也可以说是解放的时代,尺牍中不乏名家,如金圣叹,毛西河,李笠翁,以至干隆时的袁子才,郑板桥。《板桥家书》却最为特别。自序丈起便很 古怪爽利,令人读了不能释卷,这也是尺牍的一种新体。这一卷书至今脍炙人口,可以知道他影响之大”。

入清以来,延续了明代的风气与嗜好,且似有过之。清代著名的尺牍集有袁枚的《小仓山房尺牍》、姚鼐的《惜抱轩尺牍》、陈 宏谟的《陈文恭公手札》《金圣叹尺牍》等。

道光六年(1826),吴修称其40年来所经眼,明与清的书札以万计,并把清代 600 多人的 700多 封信编为《昭代名人尺牍》(“昭代”原意为“清明时代”,这里是说清代)。

    昭代名人尺牍小传》,是吴修编完《尺牍》之后,整理出的关于人物简单的介绍,可供人们观赏阅读《尺牍》时,查阅资料。

    书为道光六年版。线装二十四卷版框高14.2厘米,广7.1厘米,四周粗线单栏,版心记卷次、页码,每半页9行,满行28字,卷前有道光六年海盐吴修书于青霞舘序一篇。

吴修自序:昭代名人尺牍,大率以书家为主,大家名家不惮烦复,或一人而三四通七八通,多至十五六通,若理学、忠孝、名臣、逸士与经史、金石、诗、古文家、词曲家、画家,所见无不采录,遇长简或节去数语,以省繁冗,起国初遗老,迄近日已故诸公,间存师友数人,次为二十四卷,前列小传以资考核

书为清初人物传记类书。书中记载清初以书家为主的各式著名人物六百一十三人如余姚黄宗羲、黄宗炎、黄百家、陈梓、邵晋涵,还有高士其、桑调元作钱塘人;鄞县万斯选、万斯大、万斯备、万斯同、万经、全祖望、周鄮山、仇兆鳌、陈撰、范永祺;慈溪郑梁、姜宸英等,小传文字简练、语句顺畅,识读一目了然。

清代260余载,在中国书法史上被认为是书道中兴的一代。在清初,统治阶级采取了一系列稳定政治、经济、文化的措施,书法艺术因之得以弘扬。其中,明末遗民中或出仕从清,或隐遁山林,出现了不同风格的书法艺术作品。明末书坛的放形笔墨,愤世疾俗的书风在清初仍在延伸,比如朱耷、傅山等人的作品表现出一种个性生命的执著追求和不可扼止的反叛情绪。这一点在清代中期“扬州八怪”的身上又一次复现。于此同时,晚明的帖学传统未经整理、研究、总结的弊端至嘉庆、道光时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颓势。从咸丰后至清末,康有为、伊秉绶、吴熙载、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等不断由继承、变革到创新,碑学书派迅速发展,并一直影响到当代。

 吴修,浙江海盐人,字子修,号思亭,贡生,官布政使工诗古文,著录颇多,平生精于鉴别。《昭代名人尺牍小传》是编撰者搜罗诸家所藏,四十年来经眼者以数万计,玩其笔墨气味,证以称谓行款,于嘉庆甲戌(1814年)结集成书,道光六年吴修年已六十三岁,始雕板刻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黑虎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