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佛国普陀山(三)法雨寺

标签:
释迦牟尼玉佛殿天王殿法雨杂谈 |
分类: 游记 |
海天佛国普陀山
三、法雨寺
文:清月
我们乘坐缆车从佛顶山下来已是上午10点多。出了索道口,我们向左走,不到五分钟便看到隐蔽在参天大树之中的法雨寺。
法雨寺又名后寺,创建于明万历八年,清康熙三十八年兴修大殿,康熙帝赐“天花法雨”匾额,故得此名。法雨寺、普济寺和慧济寺,是普陀山三大寺院。三大寺院布局独特,气魄非凡,有相似之处,又各有千秋。来普陀山的游客不论是以观赏风光为主,还是以拜佛许愿为主,这三大寺院是必定要去的。
我们一行五人,走过石牌坊,来到放生池上的海会桥,抬头便看见红墙上“天华法雨”四个大字,拾级而上进入山门,左边是过九龙壁,右边是一座重檐歇山式建筑,规模和气势都很大,檐间额题为“天王殿”,大殿墙上写着四个大字“法雨禅寺”,殿前古樟成林,香烟袅袅,一个大香炉摆放在大院正中间,甬道两侧竖有旗杆两根,殿内四大天王的位置排列与众不同,有别于普济寺、慧济寺和其它寺院。
法雨寺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从前到后依次为天王殿、玉佛殿、大圆通殿、万寿御碑殿、大雄宝殿和印光法师纪念堂等,天王殿和玉佛殿之间有钟鼓楼,主殿两侧各有东西偏房。法雨寺佛殿前后共六层,每层依次升级,远远望去,层层叠上,很有神韵,规模大小在普陀山寺院中仅次于普济寺。
我们来到法雨寺玉佛殿前,刚好有一位导游在对游客介绍玉佛殿的历史,于是我们也静站在一旁洗耳恭听,导游说玉佛殿内原供有清光绪八年普陀山僧人慧根赴印度礼佛,途经缅甸时请得释迦牟尼玉佛像一尊,雕琢极致,像高2米,后来文革期间被毁,现在供奉的玉佛高1.3米,是1985年从北京永乐宫移来的。
导游说法雨寺内有很多名树,极为珍贵,如玉佛殿月台上东侧的一株古柏,苍老劲健,年岁悠久,西侧有一株罗汉松,枝叶茂盛,树身围粗3米多,都颇为世上罕见。
法雨寺内的古树与古殿相得益彰,给我带来一种神秘之感,大殿中两侧的十八罗汉神态各异,让人望而生威。我听完介绍便去供香,然后进玉佛殿,合掌于胸前,久久凝视释迦牟尼大佛,佛主慈眉善目,微微含笑,如同真人,栩栩如生。我心中顿生肃敬之情,带着诚心,跪地三拜,暗自许愿,祈求好人一生平安。
我们依次由外往里敬拜各尊佛主,等我们走出法雨寺时,已是中午十二点钟,虽太阳很猛烈,但周围古树茂密的枝叶为我们撑起一把遮阳大伞,把我们与大自然的绿融为了一体。当我们再次站在放生池海会桥上回头望时,感觉自己已超凡脱俗,心特别的平静和安宁。
法雨寺前的牌坊
http://s9/middle/4c6bb7ccga76fdf2d8748&690
放生池与海会桥
http://s13/middle/4c6bb7ccga76fce37a04c&690
法雨寺山门
九龙壁
http://s5/middle/4c6bb7ccga76fcf13e514&690
天王殿
玉佛殿
鼓楼里的鼓
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