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队列表演二》一课的点评
(2018-04-15 12:22:02)
标签:
对一节课的态度 |
分类: 你是我的镜子 |
巫燕青老师,你好!
昨天下午的活动结束后,就陪李老师走了,时间也有点晚,加上你们还有班主任培训,因而没有跟你交换听课的意见,不好意思啊!现在补上,请指正!
一、你非常重视算法多样化的教学,这很好。既符合新课改理念,也有利于加强计算教学的效果。根据我的听课记录,你在课上让学生展示汇报了至少六种算法。学生的探究积极、卷入比较深。非常好!你也展示了“印度算法”,说明了教学的钻研和用心,有一定的视野。值得保持。
二、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学生的质疑能力在课堂上有很好的体现。这就是可见的学习,也是深度学习。巫老师的这种学习观很正确,说明了对新课标的学习、领悟比较到位,而且在课堂上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三、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四基”中有一个“基本的思想方法”,要在教学中予以重视和实施,巫老师也做到了,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对于数学的学习,对于数学的探究性学习,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都是非常积极的、有用的,它高于“双基”,是数学能力的关键要素。比如你在课堂上明确提出了“转化”的思想,就让学生产生了一种认识的觉悟。其实,你这节课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同样非常重要,同样值得强调,同样应该给学生点明。
以上三点,是我的观察,相信巫老师一直以来都有用心,也希望你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自觉地贯彻、实施,运用得更有高度、更有效果。
当然,借着昨天的机会,本着交流的原则,也跟你提两点看法,仅供参考。
1、PPT的制作过于简单化。首先,例题的情境既然是人(排队),就用人物头像(卡通的、或者实景的,比如校运会上的队列),加强情境的模拟效果;第二,当学生上台展示汇报自己的不同算法时,你的PPT应该是能“动”的,动画的,也即是学生介绍一种算法,你的PPT就能展示、分解、动画。这一点,感觉没有配合。不然,学生说的不能对应图形的分解、组合,说的不能表达得很清楚、到位,听的就会茫然不知所以。这应该是本节课最大的不足。所以要预设,要做好教学的充分准备。
2、算法多样化以后还要优化处理。不是每一种算法都是高级的,有的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有的弄得很繁琐,所以要提出好的算法,或者叫做高一级的算法。这一点,课堂上要有讨论。这样让学生在计算上树立有一种意识,那就是灵活、合理,又对又快。你看,是不是这样?
3、练习不够,等到学生做P32的两道题时,时间不够了,草草结束,练的效果怎样,不得而知,至少要让反馈一下。对不对?所以以后教学要注意40分钟的运用、有效运用。练习的设计要研究。比如计算教学,课前要有一点口算练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趣味算法,比如13×17,24×26,83×83等。这样你的课就厚重了、扎实了,既生动有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另外,教态还要亲和一点,我想给你一个纠正,以后听学生回答问题或者学生在汇报交流时,老师不能把两支胳膊肘端住。从教育学的意义上,你多体会,我不多说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6EN00SIGG.gif。
田老师
2018.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