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左手——右手 (做事要学李叔同----做人要学南怀瑾)

(2009-02-05 19:55:27)
标签:

杂谈

分类: MSN搬家

http://184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2/6/2/15/11ff16ea789g214.jpg(做事要学李叔同----做人要学南怀瑾)" />                                        (这么漂亮的地方,呵呵·真像我正在看的于波主演的电视剧----水月洞天!!)

      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独立的一个人。他曾经属于我们的时代,却终于抛弃了这个时代,跳到红尘之外去了。

                                                                                                                         ----林语堂

    南怀瑾大师的种种成就,似乎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美国驻中国的一名官员曾告诉过我,按照传统,中国皇帝的顾问必须是集一切文化传统于一身的大师级人物。这位官员说:“南先生可能是符合这一传统的最后一人了。”

                                         ----彼得.圣吉

                         道是殊途同归

    李叔同和南怀瑾有很多共同点:他们都多才多艺,都对传统文化有着很深的造诣,都是半路学佛以至精通,都被誉为“大师”,都曾领风骚于一时,都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力。然而,两位大师的出身、修行方法、做人风格、处世态度等方面却有很大差异,甚至可以说,他们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

    李叔同出身于高官巨富之家;南怀瑾出身普通耕读之家。

    李叔同从小喜好文艺;南怀瑾从小喜欢武艺。

    李叔同学佛出家;南怀瑾学佛不出家。

    李叔同对自己、对别人都严格要求;南怀瑾对自己、对别人都很宽容。

    李叔同斩断亲情,心无挂碍;南怀瑾重视亲情,齐家有道。

    李叔同凡事认真,做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南怀瑾无所偏执,在有心无心之间,通达大道。

    李叔同性格内向,不拘言笑,说话惜言如金;南怀瑾性格外向,和善可亲,说话滔滔不绝。

    李叔同不喜应酬,常独居静处,“知心无几人”;南怀瑾喜欢热闹,常高朋满座,“相识满天下”。

    李叔同生活清苦,常以自苦求清静;南怀瑾生活怡淡,常以自乐怡性情。

    李叔同以入世的精神,做出世的事业;南怀瑾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

    如果一一列举,两位大师的不同点还有很多。他们既是不同的两种人,修行方法也不同,为什么能取得比肩的成就呢?因为他们的目标相同:为众生忙——这是古今中外的伟人、大师们共同的价值观。只要目标相同,无论哪一类人,无论从那个方向出发,无论借助怎样的行进方法,必然走到一起来。这就叫殊途同归。

    在生活中,多数人都想创下伟业,想在这个世界上“立德,立功,立名”,想证明生命的不凡价值。尽管有的人宣称自己只想活得开心一点儿,平凡一点儿,但多少有点儿言不由衷的味道。假如他能立功名于后世,一定不会拒绝的。

    佛家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儒家说:“人人可做尧舜。”道家说:“人人皆有仙缘。”这就是说,每个人天然是一座宝库,一旦发掘出来,价值何等惊人!然而,多数人身怀异宝,却庸庸碌碌了此一生,最后埋于荒丘之下,这又是何等浪费!

    为什么多数人不能充分实现生命价值呢?其中一些人,意识不到自己的生命有巨大价值,根本没有发掘意愿;其中一些人,只想为自己忙,不肯往“为众生忙”那个地方走。同理,古今名家、大师总结了很好的成功之道,不知借用,一味“跟着感觉走”,岂能超越他人呢?

    李叔同、南怀瑾两位大师的人生经验中,亦有很多可借鉴处。当然,我们借鉴时,还须依自己的性情、学养、潜能而选择,不必勉强为之。


      ----是成于2009.2.6凌晨摘录于胡卫红@编著《左手-右手》前言

           -----祝大家万事如意!心想事成!梦想成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