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立陶宛siauliai十字架山追风景的人arthur |
分类: 欧洲纵横 |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11/0622969b091544a2bc80b69bb1bf415d.jpeg
十字架山(Kryi kalnas)是立陶宛北部城市希奥利艾以北12公里处的一个朝圣地。其确切的起源无人知晓,不过据认为第一批十字架是1831年11月立陶宛人反俄起义后,放置在从前的一个军事掩体处。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11/32c3710ee53b47d5a28244b472f91b39.jpeg
几个世纪中,前来朝圣的天主教徒在这里安置了许多十字架,以及巨大的苦像、立陶宛爱国者的雕塑、圣母雕像以及数以千计的小型雕像和玫瑰经。网上说现在十字架的数量大约有超过50万。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11/ee896d96f2904c7b894157cd21cbc4a3.jpeg
从手雷(Siaullai,立陶宛语发音类似手雷)乘小巴士,上车买票,票价0.75欧,告诉司机你去Hill of Crosses,虽然当地人都不大懂英文,但是这个名字都知道,因为游客来这里都是看这个的。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11/3aa76d433977474ba35542f79f69ec43.jpeg
10公里路程大概15分钟,到站跟着人流下车就是。路边立着上图那个牌子,沿着岔路再走2公里,没车,只能走路。不过两边是原野风光,很美。走着走着就看到远处的十字架山了。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11/b3a6bc99b388427f815025dd6aab4e5c.jpeg
在几个世纪的历史中,这里已经成为立陶宛天主教徒以和平方式忍耐所面临威胁的象征了。1795年第三次瓜分波兰立陶宛联邦以后,立陶宛被并入俄罗斯帝国。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11/a39eeba509bc49d5add3d860bc58d690.jpeg
波兰人和立陶宛人在1831年和1863年两次反抗俄国的起义,都未能成功。这两次起义与十字架山的起源有关:由于家人无法找到造反者尸体的位置,他们开始安放象征性的十字架。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11/2a46cd2e5add43c8a3fd450659ebe843.jpeg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东欧原有的政治结构土崩瓦解,立陶宛再次宣布独立。十字架山成为立陶宛人为和平、为国家、为立陶宛独立战争期间失去的亲人祈祷的地方。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11/f4aadd619b564b7ea929d08c3ab3232f.jpeg
1944-1990年期间,这个地点又获得了一层特殊的意义,立陶宛被苏联占领后,立陶宛人持续不断地来到十字架山,留下十字架,用以证明他们仍然忠于原来的身份、宗教信仰和传统,成为进行和平抵抗的象征。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11/2453861d46f64bf68e3fca29c1c28f9a.jpeg
尽管苏联政府非常辛苦地搬走新的十字架,并至少四次用推土机夷平这个地方,甚至有传言说当局计划在附近的Kulv河上要修一座水坝,这样十字架山就将淹没在水底。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11/0ffcec79ccf648999b41663cd6497db8.jpeg
1993年9月7日,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访问十字架山,宣布这是一个盼望、和平、爱与牺牲的地方,这里一下子成为了宗教旅游圣地,而且人们可以在旁边的商店里买一个十字架安放在十字架山上,从而十字架山规模越来越大。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11/f6aa50060e5545219e9a8f17ac1467cf.jpeg
一块石碑上刻着教宗的讲话:“感谢你们,立陶宛人,因为这座十字架山向欧洲国家和全世界见证了这块土地上人民的信仰。” 十字架山免费。来立陶宛旅游,这里是一个非常值得参观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