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追风景的人欧洲艺术柏林老国家艺术画廊浪迹 |
分类: 追寻欧洲艺术之美 |
印象派(Impressionism)是19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兴起的一个画派。印象派绘画是注重于绘画色彩造型的变革,将光与色的科学观念引入到绘画之中,改变了传统的固有色观念,创立了以光源色和环境色为核心的现代写生色彩学。树立了色彩形式的独特审美价值,新颖的形式为现代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印象派的命名出于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一幅画《日出·印象》,当时作品引起了许多评论家的嘲笑,革新画家们就以嘲笑词“印象”为画派的名称,这也正契合了印象派的理念:注重瞬间光色印象,捕捉对景物的真实即时印象,用绚丽大胆的色彩来表达。印象派画家常用分成碎块的色彩去表现物象。一方面是为了传达出自然景物的“动感”,另一方面可提高色彩的纯度和画面的亮度,这样可保持一定距离从整体去欣赏,更显生动、丰富与逼真,增加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印象派画家走向户外和直接对景写生,所以作品画幅相对不大;在阳光探索和色彩分析上有重要发现,在对光与色的表现上丰富了绘画的表现技巧,他们倡导走出画室,面对自然物进行写生,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间的印象,使画面出现不寻常的新鲜生动的感觉,揭示了大自然的丰富灿烂景象,这是对艺术创造的一大贡献。笔触明显;画家们偏重于对色彩的研究与表达,就会重于感觉、不重于情感倾注,把“光”和“色彩”看成是画家追求的主要目的。

表现主义是现代重要艺术流派之一。20世纪初流行于德国、法国、奥地利、北欧和俄罗斯的文学艺术流派。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为表明自己绘画有别于印象派而首次使用此词。后德国画家也在章法、技巧、线条、色彩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胆地创新,逐渐形成了派别。后来发展到音乐、电影、建筑、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
表现主义是艺术家通过作品着重表现内心的情感,而忽视对描写对象形式的摹写,因此往往表现为对现实扭曲和抽象化的这个做法尤其用来表达恐惧的情感,因此,主题欢快的表现主义作品很少见。表现主义强调表现了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导致对客观形态的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处理的一种思潮,用以发泄内心的苦闷,认为主观是唯一真实,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反对艺术的目的性,它是20世纪初期绘画领域中特别流行于北欧诸国的艺术潮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