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阿平
阿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630
  • 关注人气: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普通饮食难摄入足够蛋白

(2008-02-12 11:12:52)
标签:

饮食

健康

大豆分离蛋白

何志谦

美国

分类: 营养话题

    中国著名营养学家何志谦教授指出:我国应研发大豆分离蛋白
    轻体力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75克蛋白质,中体力每天需要80克,重体力需要90克,《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主要撰写人之一何志谦教授指出,以目前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节奏来看,很难通过普通正常的饮食来补充每天身体所需的蛋白质。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离不开的重要物质。新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出台,不少人问:究竟中国人日常饮食所摄入的蛋白质是否足够?何志谦教授明确表示:“不容易达标。”有人问,我是上班一族,一日三餐属于正常饮食,但至少一、二餐在外吃盒饭,营养够吗?何教授说,一个盒饭的营养量只占所需的1/3,蛋白质摄入量也是不够的。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日常饮食中肉类的比例高了,烹调用油消耗多了,外出吃饭的频率高了,结果,随蛋白质摄入的脂肪也多了。据2002年卫生部做的全国营养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国民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人们摄影入的脂肪多了,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等问题多了。健康质量下降了。有人问:我吃的都是瘦猪肉,应该蛋白质的摄入够了吧。何教授说,大家都知道,肥肉含脂肪很多,100克有90克是脂肪,但可否知道,一般的瘦肉每100克也有30克脂肪,即使全瘦的精肉,每100克至少也有20克,你吃进去蛋白质的同时,也把脂肪一同吃进去了。
    “弱势群体”需补充蛋白质
    何志谦教授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营养顾问,中国营养学会荣誉理事。他说,《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定制考虑到97%以上的人群,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里面对中青年、妇儿以及老年人各有推荐量。
    何教授特别提到几种”弱势群体”是需要特别补充蛋白质的,一是青少年,他们所需的蛋白质比其父母多,其父母每天需要2200千卡热量,80克蛋白质,而处于青春期的人则需要90克。二是孕妇,乳母,如孕妇在怀孕初期,每天需要额外增加5克蛋白质,中期增加15克,后期增加20克。三是老年人,老年人所需要的蛋白质与中年人一样。何教授说,眼下有的人陷入一个误区,以为老年人所需的蛋白质可以减少,这是错误的。老年人由于牙齿问题,吃东西少,从日常饮食中得不到足够的蛋白质,那么,给老年人增加蛋白质,是在延长其寿命。四是慢性病或病后恢复期的人群,他们所需的蛋白质也比一般人多。他说,慢性病或病后恢复期的人群,大豆分离蛋白是他们最好的蛋白质来源之一。如果单从鱼、肉、蛋中摄入,则会增加病人的消化负担。五是身体强者的运动员,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则可储存转化为肌肉。何教授认为,这些人对于蛋白质的要求较其他常人高,补充优质蛋白是非常必要的。
    何教授还特别讲了一件日本人一直引以为豪的事,那就是:1945年日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所有在校小学生的午餐全部为政府免费提供,是由专门的营养学家配制的高蛋白饮食,至1970年调查,其12岁少年的身高由原来的37.8l厘米增至147.1厘米,平均增高了9.3厘米。“将近10厘米啊!不简单!可见蛋白质对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重要性。可惜目前我们国家有困难,没有条件这么做。”何教授感慨说。
    大豆分离蛋白优于大豆
    何教授指出,大豆蛋白是对人体非常好的蛋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受欢迎,成为主要的植物蛋白来源。但是大豆中含的碳水化合物多为纤维素和可溶性糖,淀粉含量极低,在体内较难消化,其低聚糖在大肠内被细菌发酵产气,易引起肠胀气,生大豆中含抗胰蛋白酶因子有拮抗胰蛋白酶的作用,影响蛋白质的消化。
    据介绍,何志谦教授1980年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大豆蛋白研究工作,他说大豆蛋白分为大豆浓缩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普通大豆蛋白所含的氨基酸中,因人体必需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含量较低,限制了大豆蛋白的营养价值,而大豆分离蛋白,采用复杂的高科技手段分离而成,除了保留原有的大豆蛋白以外,还有效改善了人体必需氨基酸的配比。
    据了解,联合国国际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用了3年时间制定的用于评价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指标———蛋白质消化率校正的氨基酸评分(PDCAAS),大豆是为0.6,牛肉是0.7,鸡蛋是0.9。而大豆分离蛋白,即蛋白粉,被评为1,即满分100,是科学的,能够为人体充分吸收利用的优质蛋白。
    何志谦教授认为,大豆分离蛋白目前是最适合人类的优质蛋白,美国从1980年代已经开始研究,目前工艺已经非常成熟,我国是大豆生产大国,应该研究发展大豆分离蛋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