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很久没在这里写博客了,看看我最近关心点啥

(2008-11-05 07:33:13)
标签:

娱乐

分类: 音乐

    连登录名都不记得,差点找不到自己这个博客位置,真的很久没来这里。要不是老同学说要我别荒费它,我真还想不管这个地方。奇怪,今早起床居然动起手写了起来。

    离开这个博客的两年里,去的地方反而不多。但摄影,是我没有放弃的东西。等下上一些这段时间拍的一些照片在相册里给大家看看吧。

    最近,确切地说是从国庆前开始,我又开始留意起中央电视台的《星光大道》栏目。07年,先因为06年年赛搞了个茸巴辛那,后来,因为总是事先编排过的自我介绍,让人感觉这个节目开始失去了它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再也没有了对它每集必看的关心。今年国庆前,有一个重播的月赛节目,重新唤起了我对星光大道的热情。那一期,我看到了一个叫玖月奇迹的组合,其表演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因为他们,我知道了有个星光大道吧。从此以后,我的生活里又多了些事儿。每天,到吧里看看那些粉丝们为自己的偶象人气而争吵,看着他们乱评一通,有时就会加进去表一下态,挺有意思的。我已经过了追星的年纪,所以,看着那些小粉丝们的行为,觉得会很好笑。

    在星光吧里,有一个叫张羽的年轻歌手。最近因为月赛反败为胜而人气高涨。但是,人气太高涨了,反而令人奇怪,感觉后面是有人在操作一样。我相信,他的出现,必定会引起一批张雨生迷们的欢欣。但是,难道以前真有那么多人喜爱张雨生吗?雨生迷们都上这个星光吧?星光吧里有时一面倒的张羽呼声,让我觉得它跟以前的《星光大道》一般不真实。我后来重新看了他的表演,音调确是高,感觉他假声运用得法,再高都没问题,而现场嘉宾的动力火车就可怜了,事前又没练开嗓子,又坐在位子上拿真嗓子跟他去比拼,肯定会输得难看。好在人家动力火车海量,并不在意这些。我看着吧里羽迷们一味地赞他音高可比阿宝,超过雨生,心里就觉得好笑。音乐又不是比高音。难不成音乐界的成就要按音高来评定?我也觉得张羽唱得很象张雨生,但是,并没有觉得特别好。他在一些细节方面还有些不足,除了张雨生的歌,他也没什么其它的才艺与特色。如果今后不去掉张雨生味的话,那他一辈子只能活在张雨生的影子里。市场是产品效果最好的见证地。那里不止有张雨生的粉丝,也有周华健的粉丝,更有刘欢、孙楠、那英、庞龙、王菲、李宇春、周笔畅等等的粉丝。有没有自己的强大市场,要拿到那里练练才是真家伙。不是靠在星光吧里找人造些人气就可以的。依我建议,他还是早点走出自己的路会好。

    另一个我想说的是李海军。碰巧他周赛那期我有看。印象深刻的是提到他的求艺道路,说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不懈地追求音乐之梦。虽然是很久前只看过一次,一下子就让我记住了他。他的表演非常热情投入,唱得也不错。尽管现场表演时声音有点涩和单薄,可音质还是不错的,那一期,我感觉最后胜出的应该是他,然而结果却是另外一个人。我觉得他能走到这步真挺不容易的,希望他在年赛能有一席之地,所以,多次向星光大道建议加进这个人参加年赛。但愿他以后会有更好的表现。

    最让我喜欢的是玖月奇迹这个组合。有人提出,玖月奇迹和张羽PK是谁胜出,双方支持者为此乐得个争论不休。其实我看,音乐是抒发感情的独特方式,每个人对声音/音乐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我之所以被玖月的音乐所打动,也许是因为那些尘封并已经渐渐久远的老歌,被这些80后重新编排演译成了带有年轻元素的新派民歌而惊喜,被他们现场激情四射的演出而打动。《军民一家亲》这首歌虽然听过,但绝对没有现在玖月这个版本(即《红色记忆》)令人欣喜难忘和激情澎湃。

    我这个年纪,正处在老一辈与新一辈的半中间,既从父辈那里传承了对老民歌的了解与喜爱,也热衷于现代流行音乐。但是,要让下一辈的80后去传承老的民族音乐却是个难题。玖月奇迹那首《红色记忆》让我看到了老民歌传承下去的希望。他们对老民歌艺术的继承,不象我们那样原封不动地传承,他们把年轻一代的激情元素加了进去,真有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令我喜欢的另一个原因是这个组合的形式也值得我们去研究。见过美貌的女民族唱法歌手,没见过乐器演奏精湛的女声民族唱法表演;见过乐器表演精湛的,没见过双排键乐器演奏精湛的女声民族唱法歌手;见过民族唱法的民歌,没见过民族唱法+流行唱法的演译方式。而且两人的演唱都很不错。在已有的众多音乐表现形式当中,要想突围而出,除了演唱的硬功夫要上去以外,人无我有的特色是至关重要的。况且他们演出的几首民歌的音乐编排与和声效果相当出色,两种唱法的结合是那样的自然合一,使老的民族音乐焕发出了新气象。要更好地走向市场,他们还要创作出赢得更多年青一代的流行音乐作品。

    我是研究市场产品运作的,这样的课题满有意思。在我青少年时期,港台歌曲压倒一切,网络的发展,成就了今天中国流行音乐的丰润市场,也让更多有才华的年轻人走向市场展现自己。现在,特色已经是从众多歌手中突围的法宝。换句话来说,歌手其实就是音乐市场里的一个产品,如何缔造自己的特色,让自己在众多歌手中受到更多人关注是很重要的一点,另外一点就是写出动人作品了。这一点,也正是我想对李海军们说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