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铄——人间食粮
标签:
小学五年级小说教育 |
分类: 少年作家 |
人间食粮
【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
傍晚的天空犹如乐章的尾声,照在斑驳的小路上,似乎像是要用自己的最后一丝力气将音符刻画在小路之上。
我们一家四口坐在椅子上,虽说吃完了晚饭,但庄严的气氛久久没有散去,像是被一双无形的手死死揪住。
姥姥在椅子上显得德高望众,像一口老钟庄严地矗立在钟楼之上。“唉……你们这伙年轻人呀!真是浪费。”她抚抚头前载满了记忆的白发,又指指我的碗“这饭不容易啊!”
“没关系,”妈妈指指我碗中的饭粒,很不屑:“也就几粒。”
姥姥眉头紧皱,那岁月的痕迹——皱纹团成一团:“常说积少成多,唉!”似心中有万般无奈,徐徐道来她当年的故事……
1960年左右,姥姥三十五岁,当时她还是村里的妇女干部。她总爱望着天空,万里无云,呈现出一片橘色。早就预料到,要发旱灾了。
她不敢传播这个消息,因为那时正在偿还苏联的债务,为了稳定“军心”,只能将别人碾米后剩下的壳和皮渣收集起来,晒干之后,装了一缸又一缸。
妈妈那时只有三四岁,还没到记事的时候。她总是围着姥姥转,嘟着嘴不满地叫:“娘,娘,弄这么多干什么?招虫。”姥姥的表情高深莫测:“这是个秘密,以后你就知道了。
结果这一年真的闹了大旱灾,再加上交粮还债指标的压力,村里的人们全身心的扑在了那被寄予了厚望的土地。
无论男女老少,都挑着担端着盆,来来回回地穿梭于每家的水井和田地之间。太阳光强烈地灼烫在他们的背上,汗水从头发上一滴滴急促地掉着,人们却热情高涨,此起彼浮的口号声、革命歌曲声似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酷热的天气和稀少的水源像恶魔一样疯狂地消磨着人们的斗志。最终,人们支持不住了,最后的一点粮食也没了,开始啃树皮挖草根吃树叶,等到树也死了,地也光了的时候,又开始吃观音土,因为不消化,一个个腆着大肚子,浮肿着透明得水洼洼的脸。哭喊声连成一片,涨死的,饿死的,累死的,不计其数。甚至有那死时锄头还孤零零地立在田里……
姥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拿出了家里储藏的已经堆了一小屋的米糠,分发给村里的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欣喜若狂,扯着嗓子大声喊:“有吃的了,有吃的了!”人们纷纷进家烧水做饭,端着一碗碗飘浮着谷糠和着草根的汤水,个个如狼似虎地喝起来,边喝边叫:“好吃,好吃!”
饥荒过去了,因为姥姥,他们村子里的人死的人比其它村庄都要少得多,这在当时视为奇迹,一时在乡里传为佳话。
姥姥讲完故事,语重心常地说:“要珍惜粮食!珍惜资源!”
“对!”我抢着说。“妈妈每次用完电脑不拔插头,要浪费很多电。现在资源也很宝贵呀。”边说边赶紧把饭碗里剩下的米粒扒拉进嘴里。
姥姥点点头,“那是生命和汗水换来的!”
知道吗?你浪费的是无数鲜红的生命和汗水!
【菠菜老师指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