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怀念恩师吴瑞霞教授

(2007-07-14 18:48:41)
标签:

怀念

大学

老师

考研

分类: 心情小扎(原创)
    近来奔波劳累,居无定所,愈发感受到生活的艰难和前途的渺茫。
    昨日终于安顿了住处,在吴瑞霞教授原来住过的地方落了脚。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她留下的气息,体味出了她生活的简朴和为了学术研究而淡泊名利的作风,为了儿子升学和照顾卧床不起的老公的憔悴操劳。
    回想她给我们上课的两年时光里,态度和蔼而严谨,待人平易而严厉。做为一个学者的气质和作为一位母亲的气度都让我由衷敬佩。
    很清楚记得大一时她的第一堂课《文学概论》,她问了人与对象世界的诗意的情感联系是怎样建立的,要求举例说明。我立即就站了起来,以余秋雨《阳关雪》中的一段为例作答,得到了她的肯定和赞赏,从此就喜欢上了她的课。在以后的交往中,更是欣赏她的人格魅力。
    说到关于理想的问题,她说,最重要的是如何给自己定位。我在中文系当了20多年的书记,前不久下来的,别人问我失落不?我说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普通的老师,我的本职是上好课,当书记只是为学生服务的另一种方式。所以,同学们要清楚自己的定位,现在想不清楚不要紧,大学四年,哪怕是花一年两年甚至是三年想清楚这个问题也不迟。
    后来文学社办期刊,我身为主编,邀她作序并指导,她事务繁忙仍通宵看稿,欣然作序,并指出我们在创作中的得失。
    她待我一直很好,关心我的创作,我的学业,甚至是我的衣着打扮和感情生活。我也曾对她说过她犹如我的母亲,她立即就板着脸说,你是不是觉得我管得太多了?我吓出一身冷汗,说没有没有,这样挺好!
    去年年底为了参加艺术节的大型话剧演出而旷了她的三节《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课,下次上课时,她趁我们预习课文时走过我跟前,悄声说,你上次没来上课,没记错吧?都会吗?我支吾着,演,演出,出去了。她斜了我一眼,就走上讲台,何鹏,你来回答一下,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讲了哪几层观点?
    上次发了奖学金,立马让女友陪着去做了个发型,置了一身衣裳。下课时,她坐过来说,怎么,几天不见就搞得这么洋气,还弄了个发型,是你女朋友给你打扮的?她声音响亮,全班哄笑,羞得我满脸通红。她还很八卦地问起我们怎么开始的过得还好,最后仍是一脸严肃地总结,在一起了就要好好过,不要耽误学习。
    几年来的生活点滴历历在目,让我心怀感激又满怀愧疚。许久不见,她叫老杨带话要我们考她的研究生平并问了我的感情状况是否还好,当时正是闹分手的时候,且生活一片混乱,老杨撒了个善意的谎说一切都好。我欣喜的是她还惦记着我,愧疚的感情上并未如她所愿,且考研信心不足。
    如今,住进她曾住过的地方,并开始准备考研。不论结果如何,至少已有了行动。就算不能成功,我也不再后悔。只是吴老师的言行我会常记心中,犹如神明。
   
附录:
 怀念恩师吴瑞霞教授

湖北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
吴瑞霞情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

  吴瑞霞,女,1952年7月 出生, 1983年6月毕业于湖北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1年被评为教授。
 
简历:
  1952.7  出生于武汉
  1959——1965 武汉读小学
  1965——1968 武昌实验中学初中
  1968——1970 湖北潜江下乡知识青年
  1970——1979 长江葛州坝团委工作
  1979——1983 湖北师范学院中文系读大学本科
  1983——今 大学毕业后留校在中文系任教
 
进修情况:
  1984-1985 在华中师大文艺理论专业进修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一年
  2000-2001 在武大戏剧戏曲学专业作访问学者一年
 
(二)、教学情况:

  授课门数:5门   其中3门为本科课程:《文学概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文学评论》、两门为研究生课程:《中国古典戏剧论著选讲》、《中国古代创作鉴赏理论》 
多年来连续获系院教学优秀奖 
 
(三)、科研教研情况

1、科研项目:
  本人1998-2001.8独立承担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东方思维与中国诗学批评(省级项目)已出版25万字的论著一部《中国文化艺术思维论》此项目已于2002年上半年结题
  目前正在撰写院级重点学科科研项目的论著《中国古代戏剧理论与批评》专著

2、科研成果:

  一.代表作(论文):
  1.《观众接受意识与戏曲结构形式》,《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1。3(核心期刊),ISSN1003-0549/CN11-1159/J
  2.《关于<典论·论文>对创作主体价值的探讨》,《武汉大学学报》1999。4(核心期刊),ISSN1000-5374/CN42-1071/C
  二.代表作(专著):
  3.《中国文化艺术思维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ISBN7-5059-4033-3/I.2612
  三.其他科研论文:
  4.《先秦儒道思维透视》,《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6(核心期刊),ISSN1000-2456/CN42-1040/C
  5.《论庄子的思维和语言》,《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1。3(核心期刊),ISSN1006-3889/CN42-1383/C
  6.《<红楼梦>:民族生存的悲剧体验》,《江汉论坛》2001。10(核心期刊),ISSN1003-854X/CN42-1018/C
  7.《论刘勰的艺术思维理论及特征》,《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0。3(核心期刊),ISSN1006-3889/ CN42-1383/C
  8.《刘勰之“识”与钟嵘之“味”之比较》,《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7。5 ,CN42-1032/C
  9.《刘勰与严羽之“识”思维特征辨析》,《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4, ISSN1008-7427/CN42-1097/G4
  10.《刘勰“六观说”与俄国形式主义文本批评比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专辑,ISSN1000-2456/CN42-1040/C
  11.《孔子的<诗>“无邪”新探》,《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7。2, CN42-1032/C
  12.《试论孔子评<诗>的方法》,《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8。1,ISSN1006-3889/CN42-1383/C
  13.《关于司马迁与班固对屈原批评的思考》,《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9。2,ISSN1006-3889/CN42-1383/C
  14.《断章取义  美刺言诗》,《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8。4, CN42-1032/C
  15.《“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9。2, CN42-1032/C
  16.《“滋味”与“味外味”辨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0。1, CN42-1032/C
  17.《论创作对言、意、物矛盾的超越》,《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1。2 ,ISSN1009-4733/CN42-1606/C
  18.《<毛诗序>“志”、“情”、“言”关系之我见》,《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7专辑,CN42-1032/C
  19.《论周德清<中原音韵>的理论价值》,《广东民族学院学报》1998。1,CN44-1127/C
  20.《李清照<论词>理论的透视》,《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3, ISSN1008-7427/CN42-1556/G4
  21·《对研究中国文化艺术思维的思考》《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1, ISSN1008-7427/CN42-1556/G4
  22·《论中国文化艺术思维的当代转型》《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4, ISSN1008-7427/CN42-1556/G4
  23·《李渔剧学声律理论与中原音韵》《戏曲研究》  第57期,ISBN7-104-0129-3/j.563
  24·《论钟嗣成戏曲创作主体的人生价值观》《戏剧艺术》2002。1, ISSN0257-943x
  25·《龙的意象与中国诗意思维关系的探源》《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2·6 ISSN1007-1687/ CN42-1408/G4
  26.《论中国古代文学体裁的诗意与诗意思维》《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3。1(核心期刊),ISSN1671-7023/ CN42-1673/C
  四.教研论文:
  1.《对中国古代文论课程体系建构的思考》,《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9专辑,CN42-1032/C
  2.《论知识的传授与素质的培养》,《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0专辑,CN42-1032/C
   注:上述专著和论文皆为本人在任副教授职务后所独撰的论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
后一篇:谈谈苏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