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2013-12-15 16:28:31)
标签:

终身

多媒体课件

传统

教学手段

功能

杂谈

分类: 教学论文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力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共识,但学生的自主学习又不是一种完全独立的行为,在学习的各个阶段(包括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等阶段),离不开老师恰当运用各种教学媒体手段,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近年来,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的作用已以独特的优势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公认,特别是一些与先进的教育观念和先进的科技成果相结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更快地把学生送到学科知识的前沿,拓宽了学习的时空间,极大地弥补了学生个人心智方面的局限性。下面我来说说在我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一些运用。

一、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和珍惜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我在二十年数学教学中一直十分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保持和发展学生学习欲望与兴趣,使学生在心理上对数学学习处于一种如饥似渴、奋发努力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每项活动、每个环节和步骤,都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因素考虑进去,使知识的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现代教育媒体因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形象和灵活多变的特点,在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方面远远超过了其他传统教学媒体,我们在教学中,便充分运用这一优势,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如教学在教学五年级下册《鹿和狼的故事》一文中,我首先检查预习,问学生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等学生回答后,我用多媒体播放凯巴伯森林的美丽画面,并在画面的欣赏中直观理解松杉葱郁、生机勃勃等词语的意思。更重要的是,欣赏着美丽的画面,聆听着悠扬的轻音乐,孩子们就像置身于那片美丽的风景中,自然地将课文的第一句读的美丽动人,充满向往之情。然后画面一转,出现花木凋零、林地裸露、狼骸遍地、病鹿苟延残喘的画面,在强烈的对比中给学生创造出极大的震惊,从而激发学生对下文的学习欲望。又如学习《彩色的翅膀》课文前,考虑到学生对于边防海岛认识的局限,先放半分钟荒凉孤寂的海岛的录像,让学生通过视听去感受、认识海岛的条件艰苦,在激发兴趣的同时也为后面揭示战士们的崇高品质作好铺垫。 

二、多媒体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堂知识与情感。

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的限制,在自主学习中,常常会在某一点上“卡壳”,甚至会形成错误的概念。我们在教学时便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疏通卡壳点,克服思维障碍。如二年级课文《看月亮》中有这样两段话“她的话刚说完,只见月亮巳经不是圆的了,好像被什么咬去了一块似的。慢慢地,月亮成了小船一般,接着,像镰刀、像眉毛、像弯弯的细钩。天色越来越暗。一会儿,细钩也不见了,整个月亮只留下个红铜色的圆影子,像一面锣。”“过了一会儿,月亮果然又露出弯弯的细钩。接着,像眉毛、像镰刀、像小船,天色也越来越亮。最后,月亮又是圆圆的了,像个大玉盘挂在天空。”我们教学时,让学生先自主读课文,然后根据自巳对课文的理解用老师发下的小圆片摆月食的全过程。演示后让学生去检查自己摆的图,学生很快就说出为什么这么摆的理由。可见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对“月食”是怎么回事这一知识点完全理解了。

由于多媒体教学是大容量、高密度的信息交换,其在丰富学生课余知识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比如:我在《绝句》一诗的教学课件时,除生字学习、诗句分析、朗读训练、课堂练习四部分外,还设计了诗词欣赏,将杜甫的部分名篇(四篇)作为课后阅读的形式介绍给学生,再配上与诗意相对应的图片、音乐,使得整堂课学生学习气氛浓厚,教学效果很好。这样设计的课件,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当然,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还要注意课件的知识量,知识量过大,课堂教学就成了变“人灌”为“机灌”的现代注入式教学,学生无法接受,反而加重了学习的负担。

 

三、多媒体教学可以开启学生的思维空间与潜能。

现代教育技术要为现代教学服务,其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具有发展的功能。所谓发展,是指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其智力同时得到开发。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去指导。不能是教师拉着学生走一条固定的路,为了学生的智能发展,进行多媒体教学时要认真思考,设计计算机软件时充分考虑学生思考的余地,按照各自的思维路线去发展,鼓励创新,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如教《那片绿色的爬山虎》时,将文中“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余晖下的爬山虎”设计成小动画,让学生进行对比思考、递进思考、换位思考、总结思考,来深入地理解课文,明白了“绿绿的爬山虎”就是“我”在叶老的教导下,不仅懂得了怎样作文、怎样充实自己,而且懂得了要认真地、一丝不苟地做人,教学目标也得以全面实现。又如《趵突泉》一课,景物描写很有特色,为了让学生深入赏析这篇课文,我们播放了配有轻音乐的《趵突泉》录像,要求学生一边看录像一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说,激励他们:谁讲解得好,就把他的话录下来,带回去给爸爸妈妈听。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又如教了“有的……有的……有的……”这一句式后,要求低年级学生用这一句式练习说话,学生由于受到生活经验的限制,许多人想不出造什么句,即使几个人说出来了,也是大同小异,老师便出示一幅幅投影:猴山上千姿百态的猴子,公园里百花盛开的景象,课间活动时的校园,热闹的集市……学生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造出了许多生动而有趣的句子。从而较好的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启发了学生的潜在能力。

总之,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和发展新的理念、新的思想,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和推广,必将有效推动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