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段氏命理
段氏命理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945
  • 关注人气:1,3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伤寒论》阳明病辨治(一)

(2009-11-01 08:32:57)
标签:

杂谈

    阳明病的辨治:阳明主燥,多气多血,又主津液所生,故邪入阳明,多从燥化,无论阳明自身受邪,或病邪从他经传来,其证多属里实燥热性质,故阳明病以“胃家实”为提纲。主症以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口渴、脉洪大等为特征。阳明病随其燥热与肠中糟粕结合与否,而有热症、实证之分。

 

    阳明热证是无形邪热充拆全身,症见身热、汗出、口渴、舌红苔黄者,治宜辛寒清热,方用白虎汤;若在此基础上又见大渴引饮,或背微恶寒,或时时恶风。为邪热炽盛,气津损伤,治宜辛寒清热,益气养阴,方用白天虎加人参汤;若邪热拢及胸膈,见心中懊恼,饥不能食,但头汗出等,治宜清宣郁热,方用栀子豉汤;若热盛伤阴,水气不利,见小便不利,发热,渴欲饮水者,治宜清热养阴利水,方用猪苓汤。

 

    阳明实证据邪热微甚、津伤轻重以及燥屎停留位置等差异,分别治以攻下、润下、导下等法。临床可根据痞、满、燥、实的不同程度,分别使用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适用于痞燥实坚者,小承气汤适用于痞满较甚而燥实较轻者,调胃承气汤适用于燥实较甚而痞满较轻者。

 

    邪热较轻津伤较重而大便秘结多日无所苦者,是脾约证,治宜泻热养阴通便,方用麻子仁丸。燥屎停留直肠,当其自欲大便时,可施异下法,用蜜煎或大猪胆汁、土瓜根等。

 

    攻下易于伤阳损阴,故用之宜慎,若病势向上或病势偏高,或腑实未成,或脾胃虚寒,皆当禁用。若胃中阳虚,浊阴上逆而食谷欲呕者,当温中散寒、降逆止呕,方用吴茱萸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现场断例
后一篇:陈琳的自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