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袁灵瑞:中国跤坛追梦人

(2007-12-12 12:51:06)
标签:

体育/竞技

分类: 些许体育
“不管我是当队员还是当教练,变的只是称谓,因为我的梦想一直未曾改变。”坐在记者面前的袁灵瑞没有了训练场上的严格,但从他的第一句话中,记者还是体会到一种严谨与责任感。不在乎称呼的改变,只在乎梦想的唯一。“当队员的时候,我的梦想是全国冠军,而现在我希望我的队员拿全国冠军。”正是这份严谨与责任感,造就其执著甚至略带执拗的性格,并化作汗水挥洒在训练场上且得到了回报,他的弟子骆萍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届城运会中,勇夺女子自由式摔跤冠军……

  

追梦,从“警察抓小偷”开始

每个人都有童年,在那个天真烂漫的时期,人人都怀揣着各种各样的梦想,袁灵瑞就是其中一个。很难想象,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的他,竟冲破家人的反对,执著选择了体育这条道路,并一直在坚持、一直在追梦。

  

袁灵瑞告诉记者,由于自己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他的人生历程,早已经被父母设计好,他需要做的,就是一步一步实现父母设计的蓝图———考上大学,然后安分工作。可不承想,这个顽皮的男孩,却喜欢上了体育运动。对于父母来讲,体育能强身健体,因此一开始并没有阻止孩子去跑、去跳。母亲给袁灵瑞报了一个田径班,因为在母亲看来,田径相对于其他体育项目来说,既能锻炼身体,同时还没有危险。可酷爱足球的父亲,把孩子从田径场拉到了足球场。袁灵瑞告诉记者,当时练足球的时候,母亲有一次在场边看我训练,训练结束后便说以后别练足球了,至于原因,母亲很幽默的说,“那么多人抢一个皮球有什么意思,回家给你买一个自己玩,不叫别人和你抢。”

  

袁灵瑞告诉记者,母亲的幽默没有改变自己的课余生活,他还是继续坚持到操场上训练。只是这个时候,他不再去训练足球,而是对操场边几个人练的摔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我师傅张涛给别人教摔跤,他虽然不是正式选手,可在我们庆华厂这一片也算一个人物”,谈到自己的恩师,袁灵瑞丝毫不吝惜自己的赞扬之辞。也正是从那时候起,袁灵瑞下定决心,要拜师学艺。讲到拜师,袁灵瑞告诉记者,当时自己找到在操场上正在给别人教动作的师傅时,很正经地告诉师傅,自己要拜师,但师傅认为小孩子没有正经,于是拒绝了他。遭到拒绝之后,袁灵瑞并没有放弃,最终师傅被他的执著所感动,正式收袁灵瑞为弟子,袁灵瑞的追梦生涯也就此开始。

  

袁灵瑞告诉记者,父母知道自己痴迷摔跤之后,一百个不答应,可这个执拗的孩子,表面上答应不再接触摔跤,但还是偷偷在放学之后来到操场,赤身与其他队员“厮打”起来。父母没有办法,只得在放学之后第一时间把孩子接回家反锁起来。可已经“入魔”的袁灵瑞又偷偷翻出窗户,继续学艺。父母眼看把孩子反锁在家中无济于事,就把孩子送到农村亲戚家。可这还是难不倒袁灵瑞,他跑回来继续训练。说到这里,袁灵瑞用了一个词汇来比喻当时的情形:“警察抓小偷”,只是父母这个“警察”,一次次的抓“小偷”的同时,还会为“小偷”洗补衣服,毕竟练习摔跤,衣服上难免破烂。

  

梦想,被伤病扼杀

“警察”逐渐累了,“抓小偷”的念头逐渐淡化了,可他们依然希望袁灵瑞能像哥哥姐姐一样考个好大学。这个时候袁灵瑞已经14岁,接触摔跤也有两年的时间,也正是这个时候,袁灵瑞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去省队参加训练。

  

“当时我自己在庆华厂那边已经找不到对手了,而自己也想进一步学习摔跤,所以就一个人跑到省队去,希望他们能留下我”,可是,袁灵瑞14岁时的这个想法,在省队教练眼里简直是异想天开。“当时教练都婉言拒绝了我的毛遂自荐,可是我告诉他们,我能行,甚至我主动要求和他们的队员去摔”,至于较量的结果,一个没有接受过任何正规训练的野“练家”自然不是省队队员的对手,可袁灵瑞一次次被摔倒之后,始终不服输,摔倒了又爬起来继续摔。

  

或许是教练被他的真诚所感动,或许是教练觉得这个还一脸稚气的孩子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决定收下袁灵瑞。可是,对于一个还只有14岁的孩子来说,训练是艰苦的。这份艰苦不仅仅是因为每天他要在家与省队之间往返近4个小时,更体现在训练当中。“毕竟我没有接受过正规训练,因此纠正错误动作是必须的,也是很辛苦的。除了教练亲自指导示范之外,为了正确领悟动作,我还主动找其他队员摔我,有时候摔到休克,但咱知道自己跟其他队员比,还有差距,想想这些差距,也就忘了疼,爬起来继续摔。”袁灵瑞还告诉记者,当时省队的宿舍里,就他一个西安娃,剩下的队员全是从内蒙古过来的,为了与队员拉近关系,让队友能帮助他,他主动去学习对方的语言,主动帮队友洗衣服,“我在家的时候,衣服都是母亲给洗的,但到了外边只有自己学着洗,而且还要帮别人去洗,没办法,谁叫咱有求于人家呢。”

  

训练是辛苦的,也是枯燥的,当记者询问袁灵瑞有没有动摇过,有没有想着放弃时,袁灵瑞告诉记者他曾经有过一次短暂的放弃。“那时也就是刚进队里的时候,训练特别辛苦,因此自己有好几天都没去,当时想着放弃了,可后来想想,就这么放弃对不起自己,于是又继续坚持。”1986年的时候,袁灵瑞的坚持第一次被肯定,在陕西省青年运动会上,16岁的袁灵瑞勇夺冠军,而在随后1987年举行的全国青年运动会上,他也杀进前八名,获得第五名的好成绩。“在1987年的全国青运会之后,我就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就是全国冠军。”

  

1988年,袁灵瑞参加了第一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但一心要拿冠军的他却被挡在了八进四的大门外。到了1989年,袁灵瑞又折戟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那一次他还是没有跻身三甲,遗憾地获得了第五。其实第五名对于其他选手已经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但袁灵瑞的目标不是第五,他一心要的是全国冠军。“1989年二青会之后,还有一项重要的赛事———全国青年锦标赛,为了能在锦标赛上圆我的冠军梦,我吃了不少苦头”。苦头来自于减体重,为了降级别,袁灵瑞不得不在桑拿房中一蒸就是半天。

  

可是,成功减重的袁灵瑞并没有在全国青年锦标赛中问鼎冠军,而对于他的运动生涯来说,噩梦才刚刚开始,因为就在一年之后,在一次检查之后,大夫告诉袁灵瑞,由于其膝关节髌骨软化,已经不能继续训练比赛下去。“当时我听到大夫这么说,心一下凉了,感觉自己的世界一片空白,毕竟自己还有梦想,毕竟自己已经把摔跤当成了生活的重要一部分”。尽管这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但袁灵瑞说到自己因伤退役这一段时,还是能感觉到其内心的失落。这种失落在当时,一直持续了将近半年时间,在半年的失落加空虚中度过的袁灵瑞,放弃了家人给找的一些工作机会,因为这个时候他已经萌生了当教练的念头,“咱不能比赛了,但咱的梦想还是全国冠军,自己不能上场比赛,那就带队员拿冠军”,于是在1992年的时候,袁灵瑞来到了西安市体育运动学校,成为了一名摔跤教练。 那一年,袁灵瑞24岁。

  

弟子,帮自己圆梦

当上教练的袁灵瑞,梦想依然是全国冠军。对于一个已经结婚的男人来说,家应该是很重要的,但对于袁灵瑞来说,由于自己的梦想,因此家的概念在他心中逐渐淡化。“当时根本顾不上家,有时候在外边一训练就是多半年,回去的时候女儿都认不出我是她爸爸。”说到这里,袁灵瑞低下了头,记者能感受到他的那份愧疚。

  

由于人才的匮乏,袁灵瑞所带的队员并没有在全国比赛中取得较好的名次,更别说全国冠军,这一点让袁灵瑞很是失望,直到2003年,骆萍的出现让袁灵瑞眼前一亮,甚至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从骆萍身上,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当初的身影。“当时骆萍在我们运动学校学习柔道,我一眼就相中了她,可当我准备把她带到自己队里的时候,她已经不练柔道了,这可把我急坏了,我查了学校的一些关于孩子的相关资料,才找到了骆萍的家,亲自去说服骆萍家长,让孩子跟着我练摔跤”。袁灵瑞告诉记者,当他第一次走进骆萍家的时候,完全想不到骆萍父母会拒绝他的要求。

  

可袁灵瑞还是不厌其烦地劝说,最终用自己的真心打动了骆萍的父母,骆萍跟着袁灵瑞走的时候,其父母只说了一句话:“好好练,跟着袁教练,我们相信他,你一定要听话。”尽管父母要求孩子听话,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接受正规的训练,而且与曾经的袁灵瑞到省队训练一样,要纠正错误改进技术,这既是枯燥的,也是辛苦的,是一个还是小孩子的骆萍所无法承受的,骆萍想过离开,甚至曾偷跑回家,面对如此不听话的学生,袁灵瑞并没有放弃,因为他强烈地感觉到骆萍就是他梦想的寄托者。在袁灵瑞一次又一次的感化下,骆萍感动了,并坚定了一个信念。这个信念就是袁灵瑞曾经的梦想———全国冠军。也正是从那时候起,两人有了默契,产生了共鸣,给人一种珠联璧合的感觉。

  

从2004年开始,骆萍一直跟着袁灵瑞东奔西跑,谈到奔波的训练日子,记者又感觉到了袁灵瑞的愧疚。“2007年我带队去北京训练,让她们与那些冠军级的队员一起训练。这一练就是半年,大年三十的时候,别人都在吃年夜饭,都在放鞭炮,我们却还在训练场上,我当时能感觉到孩子们想家,但我又能怎么样呢,我只能把自己当成他们的父亲,尽量给她们创造家的感觉。”

  

时间一晃来到2007年,袁灵瑞带着弟子来到武汉,参加六城会。当时谁也没有把西安的选手看在眼里。可来自西安的骆萍却征服了对手以及在场的记者。其实对手的轻视,并不是狂妄自大,因为在西安代表队中,最好的选手骆萍在四月份进行的预赛中也仅仅名列第九。从预赛到决赛这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呢?袁灵瑞告诉记者,当时预赛结束后,骆萍有些灰心,但他告诉骆萍“有进入前三的实力”,鼓励的同时,袁灵瑞也根据决赛中对手的特点看录像、制定战术,进行针对性训练。等决赛开始的时候,骆萍已经有了冲击奖牌的资本。最终,这名西安土生土长的姑娘过五关斩六将,一鸣惊人摘得金牌。

  

用袁灵瑞的话来说,这枚金牌算得上是“虎口拔牙”,因为决赛的对手是东道主武汉人,而且又是世界青年锦标赛的冠军。无论从天时地利等方面,还是从技术等方面,骆萍都处于下风。但袁灵瑞没有放弃,因为他知道,这一次是他离梦想最为接近的一次。“决赛之前,我告诉骆萍,对手技术好,经验丰富,但由于是‘老将’,体能肯定不行,因此就‘打’对方的体能”。这一战术在比赛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最终骆萍以小分获胜。当看到自己的队员拿到冠军的时候,袁灵瑞激动地哭了,因为他第一次触摸到了自己的梦想,可这个时候他已经无法用语言表达,一来是因为成功后的激动,二来袁灵瑞告诉记者,他在场边指挥的时候,已经喊到失声……值得补充的是,袁灵瑞带的另外一名叫“商咪”的队员,也在比赛中取得第三的好成绩。

  

采访的最后,当记者询问袁灵瑞接下来的梦想时,袁灵瑞稍微思索了一下告诉记者这样的秘密:“第一步我带的这两名队员先进国家队,然后是2009年全运会的冠军,到了2012年,希望能拿到奥运会的冠军!”从袁教练的眼睛里,记者读到了“坚定”二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