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候鸟

(2025-10-27 09:03:47)
分类: 散文随笔

《世界日报》2025年10月26日

候鸟

蒋林

 

 

候鸟,多指穿越地球纬度的迁徙鸟类。候鸟飞行的线路特征是南北方向,秋冬向南,春夏向北。候鸟不辞辛苦,飞跃千山万水,有的行程居然长达万里之遥。以往,我每年冬季都会在家乡安徽省定远县的江巷湖,守候从西伯利亚南飞的天鹅;它们在湖畔湿地逗留小憩,然后继续向南飞翔,直至江西鄱阳湖或湖南洞庭湖。

我要说的是另一种候鸟,不是南北方向,而是东西方向。从西往东,或从东往西,飞跃太平洋。

我说的是在中美之间来回过日子的中国老人。

在尔湾(Irvine)的这几个月,我在小区遇到许多候鸟式的老人。那些大爷大妈多是退休后来到儿女家,帮忙带孙子或外孙,享受天伦之乐;也有是来与子女团聚,聊补分离遗憾的。但限于出入境规定,对于尚未取得绿卡的老人们来说,来到孩子这里居住,最多不能超过半年,接近时限就得离开。如果想念儿女,特别是想念照顾了数月的可爱小宝贝,那也只能过些时日再来。这其中,还要根据经济情况而定,毕竟往来一次的费用不菲。

跨越重洋,每隔一段时间就往返于太平洋东西岸之间,这与候鸟的习性是差不多的。

赵女士是江苏人,她每天都遛狗,恰巧与我慢跑的时段重迭。那天我们驻足观看一只郊狼,我夸她的狗厉害,狼都怕它;于是,我们就聊了些家常。她说这狗是女儿收养的,属于猛犬类;她每年都来此居住几个月;女儿女婿上班,小外孙上学,她除了遛狗,还要做饭;她是银行退休人员,收入“还可以”。在这里,女儿女婿对她很好,就是感觉比较孤单,虽然小区华人不少,可大家并不认识,“等于没用。”

老罗来自江西。“我是上海人,我父母是支持三线建设到江西的”;老罗的儿子做装修工,孙子上中学,儿媳也是华人,是教徒,“她要我们也去教堂,可是不好去的呀,我是有组织的人嘛“。老罗夫妻俩这个月要回国了,”下次再见就是下半年或者明年咯“。

张大哥寡言少语,我说三句话,他基本上一个字就可以应付我了:嗯、哦、是。但我不相信他嘴里没有话。那天,饭后散步,我走到他面前——他每天都在自家车库前放一张小椅子,坐在那里看草坪,看车辆,看鹤望兰和石斑木,看哀鸽、蜂鸟、乌鸦、老鹰和飞机;我说我家孩子今天点了外卖,是你老家的四川冒菜,满好吃。老张张了张嘴,合上;咧了咧嘴,合上;又从鼻翼往下抹了抹嘴,说了一句:我那个娃,就是个耙耳朵!(四川话,怕老婆)

小区里还有广场舞大妈,她们把“国粹“也带到了美国。从她们身边经过,我笑笑,心想:不寂寞就好,不扰民就好。

寂寞是候鸟式老人最大的敌手。虽然与儿女同住一个屋檐下,但儿女忙碌,少有整块时间陪伴;能在三餐时与儿女坐在一起,说几句居家过日子的话,就会感到很高兴;若是儿女带出去购物、旅游、参观,那简直就是无比幸福的事情了。多数情况下,候鸟式老人的生活没有社交,只是独处,或与咿咿呀呀的小宝贝待在一起,既快乐,也劳累。

候鸟,只是个比喻。真正的候鸟是群体迁徙,而候鸟式的中国老人多是孤独旅程。望着飞机舷窗外寂静的夜空,老人们会不会觉得只有“星星知我心”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