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淮之间的定远味道(下)

(2021-03-26 08:14:15)
标签:

文学/原创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http://www.dyxwszb.com/Article/index/aid/4552429.html
江淮之间的定远味道(下)

     
      四、梅白鱼是第几鲜

江南水乡有一种水八仙名号,一听就觉得舒服。分解开来:茭白、莲藕、水芹、芡实、茨菰、荸荠、莼菜、菱,这些水灵灵的词就像自带仙气似的,看着也很舒服。叫她们八仙是叫对了。还有人把水里的另一些活物也归纳了,叫做水八鲜,想想也有道理。大闸蟹、桂鱼、昂公、鲶鱼、甲鱼、痴鱼、白条、青虾,哪一样做好了,味道不是足够地美?

但是水里的鲜又哪能被人一网打尽呢?

我们皖东特产一种,叫做梅白鱼,真正是“鲜得使人不忍离去”。

梅是梅雨季节的梅。每逢梅雨季节,淮河支流池河流经的定远段、凤阳段和明光段,特别是定远的池河太平桥(杯桁桥)往北五里至清水湾一带,一种叫做翘嘴白或参条子的鱼,必现特异之质:色白如银,浆汁似奶。众多传说中,我以为关于庄子的那一条最有神韵,不妨转述:时值梅雨,庄周钓归。悬鱼于门锁,寻妻。回,见鱼骨完整,余皆化奶渍淋漓。周大奇。

梅白鱼当真娇滴滴如此?夸张了、夸张了。但是池河里的梅白鱼,在梅雨季节的确是有些异象的:梅白鱼之雄鱼腹内有腺体,当外部环境合适时,就会分泌出乳白之液,似为自证娇美,异于寻常。

梅白鱼身段如银条,体内藏鲜嫩,适合清炖、红烧、蛋蒸、生拌和酸菜鱼。五种常见烹饪之法中,我最喜爱蛋蒸——银条躺在颤巍巍的鸡蛋羹里,说雍容也可,说慵懒也行,总之是可人得要命。这个小家碧玉,丝毫不输别家淡水里的闺秀与娇娃,我就当它是第一鲜,怎么了?

梅白鱼的传说与庄子有关,也有与淮南王刘安、与朱元璋、与乾隆有关的;我觉得,怎么也得与池河流域的青年男女有关。我觉得若去采风,站在池河的河岸边,是非常适合唱《风含情水含笑》这首甜歌的。

五、江南宣纸,江北千张

你看看,我牵强了。把宣纸与千张放在一起说,不是风马牛不相及吗?是,的确有点拉郎配的意思。但是,不把宣纸与千张放在一起说,我觉得实在有点对不住我们定远三和集镇的这种豆制品;换句话说,用宣纸的名声来比拟我们三和千张的好处,易懂。

相似之处是有的。宣纸是一张一张制作出来的,三和千张也是;宣纸来自于纸浆,三和千张来自于豆浆;宣纸对青檀皮、稻草、杨桃藤等原料要求颇高,三和千张对黄豆、水质和石膏的要求也很精细;宣纸轻薄而有韧性,团揉之后即可复原,三和千张大体也有类似的性质……

但宣纸登的是大雅之堂,三和千张进了寻常人家。

本地文化人写了不少夸奖文章,王婆卖瓜嘛,合乎情理。所有关于三和千张的文字,没有一句话往达官贵人身上扯,也没有杜撰任何传说虚构它是珍馐贡品,更没有搬出《本草纲目》佐证其神奇,都是些平易近人的大实话,我觉得蛮好。千张好吃,实话实说就好了。

在咀嚼中竖立起来的口碑,能站得久,而且有一团香喷喷的气息氤氲其上。

那一次,我在三和集镇的王姓作坊里边看边聊,问了许多傻气直冒的话,好在锅灶里的热蒸替我遮掩,脸上才没有过多的尴尬。倒是看着一家人从纱布里揭出成品千张,恍惚间,竟与在泾县的宣纸博物馆观摩的印象叠合起来,一时陷入痴心妄想。

一刀宣纸一百张;码放整齐的千张,别称百叶。

 

三和千张的产地当然是三和集镇。顺说一句,三和之名,源于集镇上吴、李、王三姓的先争后和,三和。这个地方出过明朝的功臣,是俩兄弟:江国公吴良,海国公吴祯。三和地下的石膏资源丰富,品质优良,名冠华东。特别有意思的是,那一条神奇的池河,在这里拐了个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