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安徽蒋林
安徽蒋林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798
  • 关注人气:14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几句关于沐英的话

(2019-04-16 09:12:05)
标签: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新滁周报》 http://www.czgdb.cn/Html/2019-03-28/9369.html
 《滁州日报.定远新闻》http://www.dyxwszb.gov.cn/Article/index/aid/2788764.html
                                    http://epaper.routeryun.com/Article/index/aid/2798485.html

说几句关于沐英的话

 
 
 近日被朋友拉入一群:“定远沐英、沐昂学术讨论群”。沐昂是沐英的三子,是个明朝的诗人。2019年,沐昂诞辰六百四十周年。我看了一些沐昂的诗篇,觉得无话可说。倒是对沐昂的父亲沐英,以及产生的话题,我想说上几句。我非沐氏一族,所说未必得其要领、顺其心意,但与沐氏后人多有交往,平日所言涉及亦多,便不揣浅陋,姑妄言之。算是个积极参加“讨论”的态度。
 一、“讨论”沐英,视点要高,视角要广
 读《明史.沐英传》,一名古代将军智勇双全和大忠大义的形象,活生生在眼前呈现。定远人沐英,不仅是大明王朝的开朝功臣,更是社稷江山的坚强卫士——沐英家族世代镇守云南,戍边垦荒,传播文化,有效促进了民族团结,维护了边疆稳定,以与大明王朝共存亡的不朽功绩,成为沐氏后人的光荣和骄傲。
 认识沐英,要从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视点出发,才能高屋建瓴,超越家族纪念的局限。沐英戎马半生,南征北战,可谓功勋卓著。但他在鼓乐升平、皇帝登基之际,没有选择马放南山、享乐太平,而是继续率兵,开疆辟土,昭告威仪、遍施恩泽于天下。沐英所体现的家国情怀,以及国事重于家事的大格局,其实质,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爱国主义精神。它源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体系,也与地处秦岭余脉、江淮分水岭脊背、世称吴头楚尾的地域文化根系,息息相关。
 由上述视点展开视角,放眼至明文化范畴。可以说,元末明初,在朱元璋的军事团队中,定远人是多数派和实力派。蓝玉、冯胜、冯国用、吴征、吴良、丁德兴、华云龙、王姬、胡海、沈仁、费瓛……当然还有沐英。出现如此众多的定远籍武将,这当然与明朝起始阶段的凤阳人朱元璋投靠定远人郭子兴有关;也要看到,定远地域文化的长久滋养,必然会造就尚武善战的一代代青年才俊;那些杰出的定远人,也总能在国家、民族需要之际,挺身而出,献身大义。而这种精神特质,业已成为传统,从古绵延至今。关于定远地域文化,本文暂且不论。但有一个字,能够高度概括沐英们不畏强暴、英勇善战、大义当先、勇于牺牲的性情品格;这个字在我看来,不仅有趣,而且传神。这个字,在定远及周边区域,历来只有读音,没有字形;这个字念Sang(去声)见拙文《想造一个汉字》,《滁州日报.定远新闻》2017630)。
 还可以再进一步展开视角,由武及文。众所周知,在以沐英为代表的明朝武将(包括其后的民族英雄戚继光等人)对面,还立有一列文官队伍;其中,以丞相李善长和胡惟庸为杰出代表。尤其是胡惟庸,是可以列入中国古代贤相榜单的。虽然李、胡二相在明朝的天空下,遭受厄运,结局凄惨(学界历来有遭受陷害之说),但其内政修明、体察民隐、锐意求治、仁厚持重的行政风范,足以骄傲乡里,荣耀地方。
 以研讨沐英为发轫,广泛整合史志中的定远元素,深入发掘“将相故里”的精神文化内涵,才能找准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交汇点,也才能在此定位下,传播家国观念、弘扬传统文化。我想,无论是对于一个家族,还是对于一个地方来说,对祖上或先贤的纪念,无非就是源出于历史、作用于当下、浩荡于未来,是谓文化传承;那么,愿景上的宏观立意和操作上的缜密构思,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一边“学术”,一边实建,让纪念的愿景落地开花
 由于复杂的原因,导致目前定远的沐英遗迹少之又少。与沐英生前死后的生活经历之地相比,如云南、贵州和南京一带,定远仅剩一处叫做官塘沐的村庄,以及一处叫做清水湾的沐英衣冠冢。沐英墓冢虽然正在申报省级文保,但其荒凉破败的景致,每每见到,总叫人伤感。
 遗憾是存在的,但是弥补遗憾也并非没有手段和办法。
 构想一、在官塘沐或清水湾一带打造一个明文化主题村庄。建设美好乡村,当然必须;若能建设主题独具、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岂不更佳?而以沐英领衔的明文化村庄一旦建成,势必将成为县内、皖东乃至江淮大地的特色村庄。这对于地方和家族而言,定是一件双赢之事。
 构想二、在县博物馆设置明文化“将相故里”主题专馆。此平台除了陈列我县丰富的明代文物,还可展示南京沐英墓出土的“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大梅瓶”、沐启元墓出土的“黔宁王遗记金牌”等复制品,而独属沐氏家族的很多国宝级文物的风采和神韵,也能梦回原籍,以飨乡邻。
 构想三、与云、贵、宁等地合作,开展系列文化和经贸活动。沐氏后人主要分布在以上三地,及安徽巢湖和定远老家,通过学术交流和宗族省亲,可以推动多地合作。其中,旅游便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云贵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受其带动,定远旅游也将融入一个更大的循环圈,而获益良多。
 对于沐家和地方来说,文化和历史层面的学术研究,固然重要,但兴建多种能够体现文化和历史意义的实物载体,则尤为重要。因此,应该把建设“看得见”和“摸得着”的实际存在,当做先行要务。在现有实体和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建村设馆是一个方面,集成各种文化成果(如出版图书、编辑报刊、制作影音等),也是另一个重要的方面。这里,既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也需要沐氏家族的齐心协力。当“务虚”与“务实”做到了齐头并进,沐氏后人对先人的纪念,才能落地开花,愿景实现。
 三、要有“群”概念,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放眼周边,凤阳和明光都在打造各自地域的明文化,且成就斐然。定远当然不是明文化的失语者和缺席者;定远也应该而且可能,在明文化语境的这个“群”中,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
 如果说明光是以朱元璋出生地以及周边优美的自然风光为特色,凤阳是以朱元璋“始为僧、继为王、终为帝”和独一无二的中都城遗址为特色,来彰显明文化内蕴和外形的话,那么,定远则应紧扣“将相”主题,理直气壮地以“大明王朝的人才基地”自居。而当前,能够把“将相故里”这个概念,牢牢支撑起来的人物,则非沐英莫属。
 理由在于:1、关于沐英及其家族的历史记载详实,历史评价积极、正面、主流;2、关于沐英及其子嗣的墓葬(位于南京将军山)保护完整,文物遗存丰富,极具研究价值;3、“沐英”这个历史符号体现的出来的文化软实力,明显高于其他,而予以典型化、学术化和现实化的可能性也就最大;4、沐氏后人在建设家族文化上,有很高的热情,有很好的大局观,也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能够把家族私事置于社会公共事务中进行考量。
 所以,针对沐英及明文化而开展的研究、宣传和打造等工作,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在皖东,定凤嘉三地无疑是明文化的核心区。因此,做好明文化这篇文章,需要各方“合著”,需要资源共享,需要报团取暖。这对于“群”中成员来说,应该不难。就地方和沐家而言,主动入“群”,积极交流,取长补短,也是应有的姿态。主动“搞事”了、智慧“挑事”了,就一定能够成事;就可以将明文化篇章中的定远段落,做得精彩,做出新意,做成经典。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以上所述,仅为一己之见,权作话题之引。姑妄听之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碑聚
后一篇:正午的水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