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玉”说还休

(2014-05-06 08:49:11)
标签:

文学/原创

分类: 散文随笔

“玉”说还休

蒋林 

 

   

    算了算时间,玩玉也有十几年了。

    中国人与玉纠缠,应当始自上古。石器时代便有玉器;新石器晚期,玉器制作形成首次高峰。古人在对大自然的打量中,发现玉这种美丽的石头,不仅可以装饰,更有灵气蕴藏其中。于是膜拜之,并努力窥探其中美好的品质,用以滋养人生。古代玉器虽然昂贵却也普及在民间;当代玉器更是新玉迭出为全民所赏玩。倒是在疯狂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玉,成了稀罕之物,从平民的生活中忽然就不见了。我成长的年代,常常从故事片放映之前的纪录片里,见到我们国家玉器和雕刻方面的成就;出了电影院,那些琳琅满目的玉,就成了夜幕上忽隐忽现的星子,可望不可即了。

    我的第一块玉是2000年的情人节那天“请”的。那天到滁州朋友家玩,路过一家玉器店,相中了一块腰佩;青玉底子,浮雕一条盘龙;我是属龙的,一看就撤不掉眼神了。五百,成交。店家说是缅甸翡翠,自己并不识货,就当是了;后来细品,觉得料子粗糙,雕工笨拙,可能是某种杂玉鱼目混珠而已。不过,既然是自己喜欢,就当是天下最好的美玉了。挂在皮带上,还深有感触地念叨:手机、钥匙、玉佩,都往上挂;男人的腰怎么能不累呢?说归说,佩带还是很自得的。腰间有玉,常常引人好奇,不免有人问有人摸;因此,晚间每每摘下浸泡清水,是谓吐故纳新;日间又多抚摸把玩,几年下来,自觉腰佩渐得心意,人物已有通感了。2006年夏天某晚,我醉了酒,同事将我背至五楼!我真醉的时候是瘫软如泥的;到了家,朋友实在支撑不住将我放下,以为我能顺势倒进沙发,哪知道我是一点也不顺势,完全按照牛顿定律直接倒在地板上,只听咚的一声,后脑着地了。吓坏了别人,自己安然无恙。第二天起来,发现所佩之玉碎裂一块。哦!这就是传说中的玉能在要紧时刻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吗?

    说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说人吃饭,玉吃汗;说身上有玉,化祸为福。玉果然碎了,换我平安。

    玉果真有护体避祸之神效吗?不得而知。但自古国人对玉有良性和美德、且有益于人的身体和品格的坚信,是有许多佐证的。《神农本草》和《本草纲目》中均有记载:玉石有“除中热,解烦懑,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养五脏,安魂魄,疏血脉,明耳目”等疗效;而许慎、管子和孔子则认为玉有五德、九德和十一德。孔子的十一德之说是: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长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道也。在古代圣贤看来,玉有这些美好的品德,足以成为君子的代称与化身。

    因此,我对玉的追逐并未止于玉碎。

    第二件重要的玉器是2011年春节期间,我和夫人到云南玉龙雪山旅游时“请”的。2010年7月至9月,我的父母相继去世,儿子也在期间远赴美国留学。心,一下变得那么空、那么凉,从来没有体验过。据说我日渐消沉,令人不忍。我的堂姨短信我夫人说,你带他出去转转吧,换个环境,也许会好点。于是就与一家朋友相约出行。说实话,在玉龙雪山下面广阔的草场上和幽深的森林里,我大声恸哭,我的泪水得到了尽情的释放;我觉得那时我是在与神倾诉。我写道:在仰望和聆听中,必有所得/我伫立在草甸,风盘旋于周遭/必有一种声音从内心涌向耳朵/在静想和感念之时,我流泪//我承认我极易被高端事物打动/和控制。就像云端的扇子陡峰/神灵俯视,如我离世的父母/雪和光线又如我当初出世所见//牦牛近了身边,又缓步远去/这高寒地带的生物它也是神子/它此时在云杉坪眼含慈祥/一会儿将变成云回到雪山之上//在仰望中依稀找回俗世的信仰/在聆听中仿佛被透析和洗礼/我承认,我只是一个低端的人/但我愿意把心放在干净的地方(《在玉龙雪山下》)。有了一些神思,心里的阴郁就少了许多。当我见到偌大的卖场里这唯一的手链时,我又眼直了。什么真正的缅甸翡翠,什么上好的A加货,统统一边去,我就要它了!它是由十五块指甲大的小玉片串成的,水头饱满,颜色鲜润,戴在我的手腕上,我觉得非常协调和舒服。小姐说戴左手护肺戴右手护心,我说为了不没心没肺,我就左右开弓好了。

    有一件手边的象征物,能时刻警醒着道德、品质和人格,我觉得,这就是佩玉的最美妙之处。

    去年与网友狂野了一把,自驾几千公里闯荡至甘肃敦煌;其间历经陕南秦岭、跨越青海高原、横贯戈壁沙漠、游弋祁连山脉,见识了西部的粗犷与剽悍。当然,对新疆和田玉、陕西蓝田玉也有所直感;最让我心旷神怡的,当数在祁连山深处的草场上,邂逅了一块祁连墨玉。翻过了一座山头,来到一片草甸子上;只见一条从雪山上化下来的溪水向草场深处蔓延;溪水潺潺,冰凉沁心,其中多卵石。我们一伙人这里找找那里翻翻,就散开了。红旗-9跑的最远,在一处高地被一女牧民拦下:大哥喜欢石头?我帐篷里有一块你看看?红旗-9说那边的老兄喜欢,我帮你喊。我应声到近前,到女子的帐篷里;一看,我又眼直了:是一块打磨好的祁连墨玉,比一坛绍兴老酒略大一圈吧。讨价还价之后,我得到它了。大山深处、游牧状态,牧民怎么会有一块打磨好的墨玉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也许是祁连山太富有了也太奢侈了,跟着羊群随便转转,一脚就能踢出个墨玉来吧。祁连墨玉这些年看涨,是因为制作夜光杯的大量需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用夜光杯做旅游产品,是西部地区靠山吃山之法。我得到的这块,如果用来生产,大概是可以供一桌人饮用的;但那是妄想!

    这是我第三块重要的玉,分享不得的。

    有福啊,同道感叹。心诚则灵,我实话实说。在西安,笑看风云看上一串墨玉手链,我看了,也觉得颜色和形状都很“正”;老板娘巧舌如簧,笑看风云就含笑买下了。结果第二天早晨,他洗脸时洗了一盆绿水,玻璃珠子原形毕露。笑看风云此时哪还有笑,我也觉得尴尬罩在脸上。唉,走眼了、走眼了!

    在玉石面前走眼,对于常人来说应该是常事。不说玉之繁多,就说商之奸诈,岂是一般人可以对付?我以为只要不是以投资为前提,不是经常收购玉器、不把树脂当做真玉;哪怕是级别低了些、货色逊了些、张三玉充当了李四玉,都是可以接受的。我以为,无论多么“次”的玉,一旦成为心爱之物,那就应当看做是世间最好的宝贝。

    说到这里,恰好有朋友从青海回来,送我一块把玩的“石头”。说是石头,其实比石头精致,透光也好;说不是石头,是因其圆润温柔、沉厚细密而盈盈“如玉”。朋友相送,情谊覆盖其面、充斥其里,当贵为美玉。情谊需要培植,美玉重在盘养。说文盘,说武盘,说意盘,我觉得意盘最为上乘。每日里一边把玩,一边想着玉之品德、想着洁身如玉、想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想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想着化干戈为玉帛等等诸多美好的文化意念,人生,自然也是美好的。

    所以玩玉,就是对自己品性的不断修为。岂是三言两语可以道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