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天津博物馆家底 稀世瓷瓶价值过亿(图)
2004年春拍,珐琅彩“古月轩”锦鸡图双耳瓶创下了亚洲艺术品的拍卖最高纪录,也改写清朝瓷瓶的全球最高价。目前所知的珐琅彩瓷瓶存世仅有四只,其他三只分别在天津博物馆、瑞士和英国两个私人藏家手中,后两只已有破损。天津博物馆收藏的这只“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纹玉壶春瓶”,1960年博物馆的收购价为13200元人民币,时隔45年,同类瓷瓶市场价值翻升9060倍。
“古月轩”在拍卖市场上创下的“天价”,也使同胞姐妹天津博物馆藏的“玉壶春”瓶备受关注。


稀世瓷瓶身藏民间13200元留存津门
此瓶原藏清宫,后被北洋时期一名军医官收藏。此公寓居天津。当时天津文物界并不知这样一件稀世国宝就在自己身边。
20世纪60年代,北京韵古斋文物店来津以12000元人民币购得此瓶。按当时文物收购政策,文物商店出省市收购文物须与当地文物部门打招呼;收购完毕还必须将所购文物交该地文物部门验看。如有该省市需要的文物,可加一成优先售予该省市。
天津能够购入这件国宝应感谢那年头人们遵纪守法诚信的良好品德。当时,北京来收购这件瓷瓶的人按规定向天津文物部门进行通报,于是才使我们发现了这只藏于津门的稀世珍宝。13200元这个价格对于当时来讲可是“天价”了,这个价格在天津艺术博物馆当时收购的所有文物里,是收购价最高的一件文物。那么,13200元在当时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比如1960年博物馆要搞天津作家绘画展,搞这样一个展览全部展品的花费也是一万多块,而单单这样一个瓷器就要花13200元。
深宫之宝真伪难辨请来名师鉴定国宝
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购到这件瓷器,当时惊动了国内各博物馆,很多知名收藏家都闻讯赶来观看。该瓶无论题诗,绘画风格都符合宫里的东西,但款用的是赭石色,款色与其他瓷器有些不一样。这件瓷器的画稿是蒋庭锡画的。
珐琅瓷瓶一掌大小玲珑纤体身价过亿
目前所知的珐琅彩瓷瓶存世仅有四只,除香港艺术交易商Will
iamChak出价1.15亿港元购入的“古月轩”锦鸡图双耳瓶外,其他三只分别在天津博物馆、瑞士和英国两个私人藏家手中,而且后两只已有破损。
天津馆藏的这只价值连城的瓷瓶仅有一掌之高,质地莹白温润,瓶身绘有雉鸡、湖石和盛开的芍药,并有墨书题诗,造型古朴,纹饰精美。底楷书‘乾隆年制’款,是诗、书、画合璧的彩瓷艺术珍品。
拍卖会上身价过亿的“古月轩”锦鸡图双耳瓶与天津馆藏芍药雉鸡纹玉壶春瓶,在品质上会有不同吗?应该说从品质上讲两件东西应该不相上下,都代表当时制瓷业最高水平,都是皇帝赏玩的物件。但从艺术视角来讲两件未必都是极品,但从珐琅彩制瓷工艺上讲都很出色。
天津馆藏的‘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纹玉壶春瓶’,最引人注目的,不是因为它年代久远,而是制作方法特殊,这种瓷器要先在景德镇烧制素胎,千里挑一地精选,然后运到北京,由宫廷画师用玻璃料精心彩绘,画成后再选,再烧,烧成后除少量绝无瑕疵的精品可供皇家使用外,其余成品也必须全部销毁,所以这小小的瓷瓶标志着当时制,瓷业的最高工艺水平。珐琅彩器现存大多是盆、碗之类,立式器物很少,所以,天津收藏的这件玉壶春瓶被《美术全集》清代瓷器卷作为封面,可见其珍贵程度了。
其实作为一个文物重镇,天津博物馆的藏品中还有很多世所罕见的国宝,例如国内仅存的北宋范宽的《雪景寒林图》、西周的铜禁,这些都是其他地方没有的。那么这些稀世珍宝的背后还有哪些离奇的故事呢?这些东西又是如何来到天津博物馆的呢?9月30日19:35,BTV—3《秘境观察》将携手天津博物馆,走进天津卫,为您展开一段寻宝之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