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子嫌母丑很正常

(2007-09-23 01:18:36)
标签:

育儿/亲子

家庭

谈天说地

感悟随笔

休闲

亲情友情

健康

校园

心理

李子勋

教育

"子嫌母丑"很正常

一个刚升入初二的孩子,想方设法地阻挠母亲去学校开家长会,仅仅因为母亲说话带口音一个孩子家里省吃俭用的送他去上寄宿制的学校,但是每次他爸爸去接他送他的时候,他从不允许爸爸把车停在自己学校门口,仅仅是因为爸爸开的是一辆旧桑塔纳,而同学们的家长开的都是好车。还有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只要爸爸一穿单位里发的工作服,就坚持不让父亲送他去幼儿园.

 

家长们都不明白辛苦培养长大的孩子怎么都变成了“小白眼狼”?为了自己的虚荣心而不顾父母的感受?

 

我们栏目的做客嘉宾,心理学家李子勋却认为这只是因为孩子们的内心对父母的认同很高,有时甚至是出于一种善意的保护自己父母的心理。当孩子们小的时候,我们总是告诉他最美好的东西.孩子对妈妈或是对爸爸的印象叫客体.这客体印象很多只是孩子的想象。他是把他最喜欢的人物投射到父母身上,比如说她喜欢白雪公主,她就会觉得自己就是白雪公主,如果她喜欢她的妈妈是某个故事里的什么人物,她的内心的印象对母亲的客体是那样的。所以这不能够说,她不喜欢现实这个妈妈,但是就是说她内心,现实这个妈妈的印象和她内心对母亲那个客体的印象会有差异。当没有人评价的时候他可以保持他心中对父母一个美好的想象。但是一旦有外人评价的时候,他就会感到危险,因为别人的评价会让他破坏他内心对父母的这种亲密感美好的形象。

 

孩子们是否会一直“虚荣”?李子勋说这个阶段恐怕是每个孩子都要经历的,在孩子青春期以后都会有一个自然的回归。就会重使他全方就是全方面的觉得,他的爸爸妈妈是什么人,那个时候他内心就平和了。他会突然又回到小时候爸爸妈妈怎么含辛茹苦怎么待他,那个时候呢他就真正的建成了一个我们说的内在客体,就是说他的父母就真正的形成了,一个孩子伴随终身的母亲的形象,这时候他就再也不嫌妈妈,怎么样我都接受了.你是长得不好看啊或者个子矮啊,或者外地人啊,或者没有,那个时候他就全盘接受了.而这个母亲的形象呢,就和他真实的妈妈就比较接近了,就不再是过去通过幻想.来补充那种形象,来满足自己虚荣心。

 

当然了,李老师也强调:做父母的还是要尽量在孩子面前保持一个比较优雅的形象,不拘小节肯定会给孩子的心理留下阴影。

 

想知道父母还有哪些言行是孩子不喜欢的吗?9月25日19:40  BTV3《科教观察》将为您一一揭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