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近火溪河:王郎论“箭”

(2012-11-06 17:54:19)
标签:

共乐壶天

平武王朗

大熊猫

缺苞箭竹

旅游

分类: 神州走营

    在川北,闻名遐迩的,当属九寨和黄龙。而鲜为人知的,是小城平武环抱的“王朗”,这里现存大熊猫的数量和栖息地,都居大熊猫分布县之首。金秋十月,二度进山,试图掀起“王郎”的盖头:王郎论“箭”,就是箭竹,大熊猫为什么吃竹子?

    目前中国野外到底有多少只大熊猫?2012年9月29日,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司长张希武最新发布:中国在川陕甘建有64处大熊猫保护区,野外大熊猫已经接近1600只。

    四川有多少只野外大熊猫?中国将近七成的野生大熊猫分布在岷山山系和邛崃山系。目前10个市州33个县159个乡镇有大熊猫分布,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达37个,大熊猫野外种群约1200只。

    王朗有多少只野外大熊猫?平武境内的野生大熊猫数量,占据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据2006年《当代生物学》杂志上的文章,有学者在王郎的100多条沟里,把能找到的大熊猫粪便搜集起来作DNA鉴定:王朗的野外大熊猫有60多只。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2011年,红外相机连续在平武黄土梁和老河沟拍摄到野生大熊猫活动的影像。

    “猫调”采用的咬节法:凭借粪便和测量竹子咬节,估算熊猫数量,每只熊猫的口径是不一样的,根据残留竹节的长度,就可以判断是几只熊猫留下来的,由此可以分析得出熊猫的数量。

    野生大熊猫闻到人气,便会望风而逃,在高山区陡坡的密竹林中,找寻大熊猫的行踪,背后一向是艰苦和枯燥的野外科考工作。事实上,这种调查不会很精确。人所走到的范围毕竟是一个很小的范围,最后得出的也只是个大概的数字。

    缺苞箭竹,一种稀少植物。生于海拔2000-2800m处的针叶林缘,被认为是在王朗自然生长的竹类,箭竹为散生竹,高1到4米,壁厚,节隆起,每节具多枝,绿或紫红色,背面常密被暗棕色直立刺毛,中国特有种。王朗保护区内,以缺苞箭竹,华西箭竹为主,竹类长势繁茂,营养生长年限60年左右。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箭竹靠什么方法繁殖?根生,挖块根,保持湿润水土,必成。

    开花结实是种子植物的特性,竹子自然也不例外。竹子开花,使竹鞭和竹秆保存的养分被花部吸收消耗,对竹类的影响很大。多数各类开花后地上、地下部分全部枯死,只能靠天然下种更新或人工培育籽实生苗更新来恢复竹林。

    竹子开花,在中国古书《山海经》中这样写道:竹六十年一易根,而根必生花,生花必结实,结实必枯死,实落又复生。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竹子开花,花后结实,果实叫竹米。竹米样子与食用米差不多,可以食用。竹米营养丰富,主要成份淀粉、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等,可以磨粉做饼食用,竹米的价钱,要比一般食用米贵很多。

    在1960年的饥荒里,满山的竹子竟然开花结“米”,帮人度过了那个饥饿的年代。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尽管大量的研究和讨论一直在持续,但竹子开花现象仍是一个谜,无法解释。科学家们提出了反对把形势看得过于严重的意见,因为竹子开花是自然现象,是大熊猫在生活的千百万年中已经遇到过无数次的一个自然过程。 

走近火溪河:王郎论“箭” 

大熊猫为什么吃竹子?

    大熊猫是兽类,为什么喜欢吃箭竹?这是长期因生存环境的影响,肉食匮乏而逐渐演变为以箭竹为主了。

    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纲,食肉动物目,而它的祖先有尖锐发达的犬齿、较短的肠道,以及肉食动物的消化生理特点,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仍保留了祖先的这些特点。只是由于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渐渐地,它们退居深山竹林,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士生活。于是,现代的大熊猫就变成了吃竹子的肉食动物。

    按照动物学专家的思维逻辑,原本是吃肉的动物,结果改为以吃竹子为主,一般会难于适应,并将退出生态。然而,大熊猫不但反其道而行之,并且选择了一种最难消化的植物高纤维的竹子作为主食,这不能不令科学家吃惊。

走近火溪河:王郎论“箭”

    新研究显示:熊猫基因组中一个能感受食物鲜度的基因失活,导致熊猫品尝不出肉类的鲜味,这被认为是熊猫改吃竹子的重要原因。当然,其前置原因是熊猫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找不到肉食,而恰好竹子丰富,就逐渐进化成以竹子为食了。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大熊猫如何消化竹子,如何利用竹子的营养,一直是无数人想破解的谜团。

    取样大熊猫的胃液,发现了大量纤毛虫的存在。专家说,大熊猫消化竹子可能得力于纤毛虫的作用。

    大熊猫对食物是很挑剔的,由于竹子营养低,自身的吸收能力差,大熊猫一天的进食时间需要10到16小时,觅食线路长达一公里,消耗的竹子多达15到30公斤。即便在寒冷的冬季,由于无法积累脂肪,不能象熊那样进入冬眠,不得不在雪地上奔波如常。这些不折不扣的竹资源消耗大户活得非常辛苦。

    在陡峭的山崖,竹子很稀,根本不是大熊猫栖息地。大熊猫喜欢茂密的树林,吃含水很多的竹子,阳光至少要遮一半。大熊猫如果路过悬崖,只是路上的迁徙。它们根本不在山崖上活动,那些急速隆起后缓缓退却的高山平坡,才是大熊猫的栖息地。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历史上,大熊猫栖息地已经有无数次退缩。岷山、龙门山,几万年前都没有大熊猫,因为找不出化石。大熊猫的生存环境曾经非常广,南至越南,北达北京。大熊猫是古兽,传说中,黄帝打败炎帝,借助了猛兽的力量,貔貅(熊猫别名)就是其中一种。冰川过后,北方的大熊猫绝灭了,湖北湖南的大熊猫还保存着。明清时代经历了小冰川,直到太平天国起义之后,小冰川才过,神龙架的大熊猫就是那时绝灭的。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经历了若干年演化后,大熊猫退居长江上游,在汉水的发源地秦岭,岷江的发源地邛崃山、岷山,沱江的发源地蓥华山,大渡河、金沙江支流山脉。熊猫居住的山地,正是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的遗迹,而这里至今仍是地质活跃带。 

    现代大熊猫,相比它们的祖先,显然温文尔雅了很多,它们从杂食性动物变成了草食性动物,而且只吃竹子。大熊猫退居岷山山系、邛崃山系,食物单一,令它们成了对生态敏感的濒危动物代表。

    王朗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的活动的地理位置主要集中在海拔2700-3100米,10月份大熊猫活动海拔最高,最高值达到3150米,坡度在6-30°范围,这里平均气温12.7℃偏向海拔较低、较平缓的地区。大熊猫活动的植被的要求主要是在针阔混交林,乔木层和竹子盖度度在25%-74%之间。即便是多年巡山的保护区人员也无缘识得它们的庐山真面目。

    “王朗”这个名,是藏语音译,即放羊的地方,与王朗管理处所在地“牧羊场”相吻合。据传在解放前这里曾住过居民,以放牧狩猎为生而得名。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管理处(牧羊场)建于1965年,海拔2560米,几排平房,大部分是80年代的。2000年建的生态旅馆是由一位澳大利亚设计师和两位生态专家设计的,外表普通,可里面设施齐全,房间防水防鼠,材料来于自然。

    在生态旅馆后山上,有一个生态小道,路上有普及生态知识的告示牌(由美国志愿者埃瑞克设计)。你唯一要做的就是走进密林后尽量放慢脚步,轻轻的不要发出声响,或者静静地站在某处。路上还会发现许多刨过的小坑,那是夜晚野猪出来觅食后留下的。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王朗以它原始淳朴的自然生态让人心醉神迷,这里空气是甜净的,一泄而下的夺补河,沿着沟底奔腾而来,水花四溅,时而跌下几个陡峭的台阶,发出如如雷的声响。远远望去,一朵朵白云缠在高耸入云的青山之间,山峰留着皑皑白雪,在灿烂的阳光下发出银色的光芒。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路两旁有一些被围栏起的地方,是联合国和中国科学院专家们栏起的观察林地,主要目的是为了观察人工营造的林地如何通过长期演化变为天然林的,有些专家,在山上一呆就是好几个月,细心地观察大自然的每一点微小的变化和动物行走的每一点蛛丝马迹。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王朗保护区的路主要分为两条,一条叫竹根岔,一条叫大窝荡,除了保护区的车辆之外,其它车辆都不允许在保护区内行驶,所以每条林间小路上都蓬满了高大的灌木丛,看不清前方的路径。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从牧羊场出发,前往大窝凼原始森林,从珍宝桥到大窝凼10Km,这里主要是观水,识别菌类和植被。松萝,当地人称“飞天蜈蚣”,是一种附生的高海拔地区树木上的枝状地衣。高高的杜鹃刚刚凋榭,还有梅花草,紫果云杉等。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仔细的看一下从林,有不少小密秘藏在其中,各种菌类就在树下,树枝上,丛林里还能见到积雪,而远处4388米的山顶还是白雪皑皑。这里的空气充满原始的宁静,可以听万籁之声,有时候真会怀疑身后是否有其它的脚步声,猛然回头还是那么静,只有一条长长的身影。溪水时而湍急,时而平缓,还有另一侧的地下水汇成的溪水横冲过山路。

    从大窝凼翻过雪山就是九寨沟的长海了,走路,需要用两天的时间。

    沿仅有丈余宽的白马河向上游到竹根岔地,这里有大片稠密的箭竹林,有以铁杉、云杉、桦树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带,成年的大熊猫喜食老而硬的箭竹,幼小的吃嫩而脆的箭竹。王朗有四个海子,都在雪线以下,由于山谷塌方堵塞成湖,最大的一个有4000平方公里,杉、桦、柏、松古树围绕着晶莹洁净的海子,一片美景。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王朗保护区的原始森林是川西北保存最完整的一片,粗大的冷杉、云杉、红杉直指云天。在竹根岔,大草坪是最状观的,明显的植物垂直带谱,从珍宝桥到竹根岔13Km。密集的冷杉针叶林以及层次丰富的林下植被弥漫着原始而静谧的气息,这边的杜鹃全都凋谢。站在冷杉下,我就像一棵小草。

    保护区划定了16条固定监测线路,8条随机监测线路,固定线路对野生动物及栖息地进行长期监测,随机线路对监测和打击偷猎,挖药和放牧等违法活动。

走近火溪河:王郎论“箭”

    1952年10月,川北伐木公司进入白马及王朗林区建立了川北森工局,在王朗进了为期3年的采伐,为宝鸡到成都的铁路修筑贡献了大量的资源。由于当时采伐工具、运输方式、运输工具极为落后,造成采伐量有限,并且为有序采伐,使王朗的采伐迹地能在40年后恢复的较好,形成今天沿河两岸的针阔混交林。

    当时区内没有公路,而靠近河边的原木最容易被顺流而下运出去。现在这一片森林是天然的次生林,是王朗典型的大熊猫栖息地。这种森林主要由云杉、冷杉、桦树和林下稠密的箭竹组成。森林郁闭度适宜,是适合竹子生长的理想之地。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溯清澈的河流而上,沿途是密密的河滩针阔混交林,以各种柳树为主,有时公路两边的柳树还通过枝桠的互相缠绕,将天空遮盖得严严实实,人行其下,能感受到自然的贴近。在阳坡,依海拔基本是灌丛、草坡、裸岩,裸岩附近是岩羊、羚羊的活动地带。沿途可观赏地震遗迹,看花,不同的季节分别观赏杜鹃、珍珠梅、蔷薇、山梅花、马先蒿等...

    在海拔2700米左右,有一段落差很大的河流,冬季冰瀑流泉,夏日珍珠飞溅,是停留摄影的好地方。该地段植被是以冷云杉暗针叶林为主,林相较好,河边还有许多生长在石头上或横倒在河流上仍茁壮生长的大树,让人感慨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海拔2800-2900米左右是保存完整的冷桦,桦林下的成片箭竹林,是大熊猫栖息地恢复的代表。有一段生长很密的中幼龄林,将公路上方遮盖,人步行其下,别有一种滋味。

    豁然开朗,400亩的大草坪、远处的林海、阳光下的雪山、开满野花的草坡,是大窝凼的精华。

    在海拔海拔2700米,植被是以冷云杉暗针叶林为主,沿途可观赏地震遗迹。在海拔2700米左右,有一段落差很大的河流,冬季冰瀑流泉,夏日珍珠飞溅,是停留摄影的好地方。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海拔2800-2900米左右是保存完整的冷-桦、云-桦林下的成片箭竹林,是大熊猫栖息地恢复的代表。人或车费力地翻过一个山岈眼前豁然开朗,400亩的大草坪,远处的林海,阳光下的雪山。

    海拔2880米处,林间公路到了尽头,这里是王朗保存最好的原始森林之一,植被为典型的亚高山暗针叶林,粗大的冷云杉直指苍穹,年龄在400--600年左右,直径100cm的古树比比皆是。可在大草坪上享受日光浴,在高山草坡上望远、滑草,在原始森林里面探幽寻密。沿洋洞沟可徒步翻越九寨。沿大窝凼正沟从海拔2880米到3600米,依次可观暗针叶林、云杉纯林、亮针叶林、高山杜鹃纯林、高山灌丛、高山草甸、流石滩植被等植被带谱。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沿大窝凼正沟从海拔2880米到3600米,依次可观赏暗针叶林、云杉纯林、亮针叶林、高山杜鹃纯林、高山灌丛、高山草甸、流石滩植被等植被带谱。

    王朗附近最高的山脉为雪宝顶,在松潘县境内,海拔5588米,是岷山山脉的主峰。 

    王朗是个自然保护区,不是也不能开发出来做九寨沟那样的大众景区,只是拍友驴友和科考人到这里来的多。在王朗,要用减少噪音,轻声说话,汽车不按喇叭,不试图接近任何野生动物这些做法,来尊重大自然。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王朗的溪流和小河,不仅给这里的动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水源,也保障着这一流域的水资源。水流由山间而下,最后流入长江。这里的溪流和小河为下游的村镇和城市提供用水。

    到处流动着大自然的灵气。穿行在莽莽森林,至少此时可以超越一切纷扰,把红尘抛在脑后。王郎,世外桃源...

走近火溪河:王郎论“箭”

走近火溪河:王郎论“箭”

走近火溪河:王郎论“箭”

走近火溪河:王郎论“箭”

走近火溪河:王郎论“箭”

走近火溪河:王郎论“箭”

走近火溪河:王郎论“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