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茶”,依着老北京老上海的旧时,是“送客”之意,洛带“看茶”可不是这意思,是想体现杯壶中的寒喧之乐,人闲茶余后的随意之拍,真有许多欢愉在其中。润绿显毫,汤清色碧,竹凳竹桌,南北移民同处,南腔北调共存,自得悠然,雅俗尽在,和谐和乐。
11月7日,结束了火溪河之行,从平武沿正在大修的九环(成都——九寨沟环线)东线,经江油,绵阳到了成都,当晚马不停蹄去拍了宽窄巷,8日上午,陪着下午就要回京的二位师兄弟去拍洛带。说陪,08年的2月,我曾去过这个离成都市最近的客家古镇。“越走越远”在四川的道儿不浅,“供销社饭店”午餐后,瞄上了人家洛带派出所的食堂,房上的腊肉香肠,屋里的泡菜豌豆尖,结结实实扫荡了二大箱,席卷而归。
茶馆是洛带小镇的一景。当茶中繁华落尽,浮出来的正是小镇历史文化的积淀,茶铺里的老茶客们,或是打着长牌麻将,或是摆着龙门阵,舌品茶味,鼻嗅茶香,一切是那样的悠闲自得。

P1

P2
明末清初时期的移民运动和“湖广填四川”的历史,使这些来自于异乡的客家人在四川洛带生了根,数百年的繁衍生息,在洛带镇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
洛带古镇客家人占90%之多,有四川客家第一镇之称。清初开始的客家移民西进,为洛带留住了丰富的客家文化。保存完好的有千年老街,明清民居,客家会馆建筑群,燃灯寺和金龙寺等等,传承下来了几百年来客家人的民俗。
客家人有别于其它民族的独特风俗,沿自炎黄子孙的客家人,从中原出发,跨时1000多年的南迁、东渡、西移、北上,带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像种子一样,洒向地球的各个角落。将一个民系远播于国内17个省和海外84个国家与地区,使之成为汉民族中一支人口多,发布广,影响大的民系。相似的经历语言和习俗,连结着普天下的客家人。洛带在是成都的东郊,上千年的悠久历史和多种文化相互交融,留下众多民间传说,历史遗留和古老建筑。相传三国蜀太子刘阿斗游玩八角井时,不慎将身佩玉带滑落井中,反复淘捞,始终无法将玉带捞起,故而得名落带,后演变成“洛带”。

P3

P4

P5

P6

P7

P8
川西平原的古镇,保留下来的不少,龙泉的洛带,双流的黄龙溪,邛崃的平落,崇州的街子,是名气最大的四个。洛带的古韵,是随满镇人那叽里呱啦的客家话流动在古镇上空的,他们与外人交往,也能说流利的川西话和普通话,但在他们客家人的圈子内,还是操着那独具韵味的客家话。坐在洛带的茶座上,不经意间,就能听到客家人津津乐道,滋味悠长的故事。
“客家族”,在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中,并没有这个民族。它只能算是一个群落而已。随着“湖广填四川”,洛带是较集中的移民点,形成了巴蜀客家的集居地,洛带的客家族,只是庞大客家族系中的一小部分。

P9

P10

P11

P12

P13
廊道亭榭,一壶清茶,自得悠然,但见室外院内摆满了竹凳竹桌,茶客三五成群,茶桌相连,蔚为壮观,有帮工来回添水,有掏耳朵,擦皮鞋的穿插其中。几个小时下来,他们岿然不动,毫无倦色,成都是个出八卦的地方,有庞大的茶馆队伍,新闻旧事不越来越八卦才怪。
其实,很多时候喝茶是表,召朋会友,拽磕打睡,读书神聊才是里。一个人无事大街数石板,两个人进茶铺从早坐到晚。茶馆,就成为世俗又活泼的生活场景。竹制的桌椅,遗留着岁月的痕迹。

P14

P15
三冲后,壶中茶汁淡了,口润心爽,话自然会多起来。边拍边听:四川蒙顶茶始西汉,山腰几株贡茶围栏隔断,石狮石虎把门,兵将守卫,今日依旧;福建武夷山大红袍350年六棵母树最后所产20克茶,拍价每克1万;云南普洱千年茶树王,节日吸引上万人膜拜,一杯普洱东南亚六百元;打通俄罗斯恰客图古茶道的,究竟是《乔家大院》中的乔致庸还是榆次常家?四川茶马古道三条起点在何处?……如在茶间,你也会跃跃欲试,互动争论的。

P16

P17

P18

P19
在茶馆打牌,这些人喝完茶起身,屁股一拍,朝柜台边喊一声“*老板,记起!”便扬长而去。遇有“吃讲茶,断道理”,的场景:几张桌子都坐满,所谓吃讲茶就是发生纠纷的双方找来“中人”一起,在茶馆里边喝茶边讲理评理,各自摆出事实,不吵不闹,由中人评判,输理的一方开茶钱。
茶母子,是喝茶时,杯底留下的茶水。“母子”是成都话里相当于“妈妈”“源泉”一类,是可以再生的意思。茶母子里当然有茶叶,更重要的是要保有浅浅的茶水,这样,可以保证茶的多次冲泡。善喝茶的人,一杯茶,可以慢慢品到天黑,都不见白。
四个人打麻将,年轻人脑壳灵光,手脚麻利,老年人搞不赢,好几分钟才打出一张牌,年轻人不耐烦了紧倒催:老绵绵,打快点哟,天都要黑了!忙人不经老,老人大不忙,这里称老年人为老绵绵并无恶意。人老了,动作缓慢,于是成了老绵绵。
记得周作人说,茶道,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恒。

P20
洛带的茶馆很民主:任何年龄、任何层次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可坐的茶馆“腐败”一番,全民坐茶馆的成都,算得上是将中国的茶文化发扬光大之地。
见一幅楹联,既有对前人艰难创业的缅怀,同时又有对故乡山水的悠悠思恋:
日出东山看落带楼台四面桃花映绿水,闻鸡鸣犬吠牛马喧此地恰似武陵胜地;
客来南海与江西会馆八方贤达话青茶,喜果肥花密稻麦香这里依稀蓬莱仙家。
满镇人那像唱歌似的客家话,流动在古镇上空,他们与外人交往,能说川西话,普通话,但在他们客家人的圈子内,还是操着那独具韵味的客家话。坐在洛带客家会馆的茶座上,不经意间,就能感受到客家人津津乐道的民间传说,折射出古镇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P21
‘越走越远’在打景儿:

北京老夏:四川 · 生活在洛带古镇里的人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