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中国摄影师联盟的好摄之徒,初秋之时,徜徉怀来县陈家堡村,好地界,西望镇边城,东看八达岭。雄关漫道,野长城诱惑,投缘阳光,黄葵花绚烂。无备而去,没穿长裤,再加陪着“伤员”,没敢登城,镜头只是城下那些盛开的向日葵和野花,感觉向日葵不好拍,个头太大,地不成群,画面不好组织,也拍不出多少花样来,凑兴交作业。
北京陈家堡与河北帮水峪,只是一山之隔,却分属两个省市管辖,上将军楼的时,手机的信号时有时无,不时收到短信,一会儿是张家口移动欢迎你来,一会儿又是北京移动欢迎你回,煞是热闹。

P1

P2
向日葵,向往光明之花,带来美好希望之花。葵花朵朵向阳开?要看处于什么生长阶段,笼统地说向日,不准确。长大前叫向日葵,长大后叫“向东葵”。现在有“向日葵一族”人:善于发现小幸福;没有大野心;选择喜欢的职业;随时随地发泄压力,感恩的心态,张弛有度的生活节奏,相互赞美的心态,对生活充满热情的阳光天性,适当健忘的头脑,八小时之外有所寄托,容易发现事物好的一面,愿我们都去做葵族。
越过八达岭下高速,在里炮村向西,穿过高速路桥南下,进入了一条基本与八达岭高速路平行的山谷,两侧山势渐陡,一直沿山谷南下,就能到达上下陈家堡。这里的,都是内蒙引进的杂交常规花葵...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P13

P14

P15

P16
向日葵从发芽到花盘盛开前这段,的确是向日,叶子和花盘白天追随太阳从东转向西,太阳下山后,向日葵的花盘又慢慢往回摆,大约凌晨3点时,又朝向东方等待太阳升起。
在阳光的照射下,生长素在向日葵背光一面含量升高,刺激背光面细胞拉长,从而慢慢地向太阳转动。太阳落山后,生长素重新分布,又使向日葵慢慢地转回起始位置,也就是东方。花盘一旦盛开,就不再向日转动,而是固定朝向了,这可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向日葵的花粉怕高温,因此固定朝向东方,可以避免正午阳光的直射,减少辐射量。花盘一大早就受阳光照射,有助于烘干在夜晚时凝聚的露水,减少受霉菌侵袭的可能。葵花向太阳,可使花朵聚集阳光的热量,形成一个温馨舒适的场所,引诱昆虫前来传粉,并促进种子更好的发育生长。向日葵的向阳,是生长素与叶黄氧化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向日葵的花实际上是一个花序,是由花轴和它上面的许多小花组成的,既是通常所说的花盘。花开以后和结了果实,一般就丧失了转动的能力。这个时候除了前面有遮蔽物外,花盘一般是向光线和热量较多的东方。花盘的增大后,向日葵早晨向东弯曲,中午直立,下午向西弯曲,夜间直立的周而复始的转向逐渐停止,花盘除表现为越来越明显的垂头外,朝向不再改变,最终成了“向东葵”。

P17

P18

陈家堡野长城,在河北怀来陈家堡村南侧山上。长城上的烽火台一般都是四方的,圆形的很少见,所以特别珍贵。陈家堡到黄台子段,前段已被村民拆掉很多,中断保存较完好,后端应是秦长城基础,现已坍塌,前中段比较安全。但后段非常危险。当地村民说,当年李自成攻入北京的突破口,就在八达岭西约十公里的陈家堡。
由于山脉的走向,北京的长城其实是和河北段犬牙交错的,万里长城自西经河北大营盘向东进入北京昌平境内,过京西边关三城后,又折向东北,经过一个陡峭的"天梯",进入河北的怀来。这里山下有上陈家堡和下陈家堡两个村庄,人们把这段长城称为陈家堡长城。

P19

P20
路边的野花,你不拍白不拍:

P21

P22

P23

P24

P25

P26

P27

P28
农村用来做扫把的植物,用去掉种子的高粱穗,另外,禾子穗,黍子穗都可扎笤帚,主要室内用,大的扫把那就是竹枝了。

P29

P30

P31
杂交谷子,是旱地种植的张杂谷X号...

P32

P33
真不知道,村里吓唬鸟的稻草人都换成这般的了...

P34
明朝是长城修筑史上的极盛时期,长城的精华也体现在有明一代。历数各个朝代,明长城修筑的时间最长,规模最大,质量最高。在明代统治的270余年间,长城修建贯穿始终,从未停止。
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自西安向北京进军,一路所向无敌,面对八达岭天险的明军,李自成久攻不下,并中箭伤,沮丧不已之时,有当地老农献计:八达岭天堑之西有一平行山谷,山上守军不多,如果一举拿下,则可攻占八达岭以西的石硖口,然后绕过八达岭而直取居庸关。李自成听后大喜,不顾箭伤,下令全军越过陈家堡,攻占石硖口,突破了明军的最后一道防线,直逼崇桢皇帝。
从前北面有一个村庄,村里专门做鞭炮,当地人称为炮村。当李自成的军队到达炮村时,遭到明军的阻击。李自成下令炮击,一炮击中了村里的火药库,冲天的火光中,炮村,一分为二,就成了外炮村和里炮村。
陈家堡长城地处北京延庆县和河北省怀来县的交界处,虽然城修的非常坚固,但靠近山下的敌楼和城墙都已经被拆毁倒塌了,只剩下一个乱石堆般墙的轮廓。但到了山顶,尤其是罗锅城一段,大青石跺成的墙基上面用青灰色的城砖砌成的箭跺虽历经风雨,依然完整。
登左侧城墙,连续大坡度的上升,最初一段,长城风化严重,两侧垛口均扑倒于城上,台阶漫砖亦不整齐。这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毁坏共同作用的结果。

P35
“将军楼”位于罗锅城与石峡关之间,李自成进京碍于八达岭坚固的防线而绕道石峡关,相必当时这里的守卫亦是将军把守,故被当地人传为“将军楼”至今。
1937年8月的南口战役,就发生在这座高楼,如今,在高楼的南侧墙壁上,还能清楚地看到当年被日军飞机或机枪击中后留下的累累弹痕,大略数了数,有七八十处之多。原先雄伟的城墙,就成了脚下一堆堆的烂石头。块块大石之间都搭得非常的坚实。
敌楼(当地人叫称“三街六巷楼”)是分为二层的建筑,长城多从矩形楼的短边中心入楼下层,底层长边开六个箭窗,短边开三个箭窗,下层地面同墙体等高,内外二侧各有三个可守望避风,作战用的小房间,上层有射击守望作用的垛口,上下二层有台阶,可供通行。
村民垒墙的不二选材... 
P36

P37

P38
其实,在长城上,谓之将军楼的很多,平谷更是直接就叫“将军关”了。 这一段虽比不得“罗锅城”那般惊艳险峻,与绵延至八达岭相接,远远望去,宛如巨龙翻腾,登高远眺,倒也是一番壮观的风景,靠近山村的城墙自然只是剩下墙基,那些坚固的长城砖早成了山脚下村民垒墙的不二选材。






同行摄友的作业:
联盟花絮: 【陈家堡明长城外拍花絮】小地方,大事件
杨孝文:
世界上最遥远的长城
小碗干炸:
长城阻搁 [组图23张]
飞雪无痕:
初秋 · 陈家堡长城
杜
菲:
长城情思-----河北陈家堡行摄
共乐壶天:
陈家堡村扫盲:向东葵
人淡如菊:
初探———陈家堡
北京琨爷:
陈家堡印象
风月同天:
沿长城向西……
北京老夏:
【实拍】华北 ·
初秋到陈家堡寻梦(组图29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