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凤凰县城到10余公里外腊尔山镇,中间要经过一座架设在两山间深谷上的大桥,就是号称“天下第一大石桥”的乌巢河大桥,大桥的旁边,沿着道班门前的小路走下去,有一个美丽的小苗寨骆驼山村,也叫石桥寨,继续前行10多公里,就是山江镇了。

p1
p2

p3
就在这样的地方,梯田依山而起,房屋伴山而建,山谷的水田里,有农民在耕作,站在桥面四望,四围景色尽收眼底:远近青翠的山,秧田里金黄的稻,农舍里的炊烟……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p13

p14

p15

p16

p17
老石桥的另一侧,有两幢看似和老桥同样苍老的石砌房子,那是寨子的水磨坊,磨坊边有状似复杂的引水系统,水磨坊里的水磨,有些残破,似乎也有些岁月没用了……
可以想见没有新石桥时,附近腊耳山区的苗人都以徒步的方式从对面大山走下来,爬过老石桥后,走上石桥寨……

p18

p19
石桥寨依着山势而建,型式差相彷佛的土砖,石砌农舍,覆着黑屋瓦,参差有致的错落在山林间,寨子底下宽广的乌巢河阶,就是一畦畦的水稻田,资料上说桥长241米,主拱跨度120米,横架于大马山跟骆驼山之间,是山江到腊尔山的通路。

p20

p21

p22
大石桥巨大的跨拱,单跨越过峡谷,不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少见。谷底过乌巢河,要经过一小桥,小桥也是用青石砌成,已有几分残破,不知年代有多久远,回首望去,大小新旧两石桥遥相辉映。

p23

p24

p25

p26

p27

p28

p29

p30

p31
这个苗寨叫骆驼山村,有四十余户人家,多数姓吴,同属一族。乌巢河穿村而过,给村寨带来不少便利和秀色。村里还是旧房居多,也陆续开始建有新居,新房子的结构还是带有这里的苗家特色,用木作框架,几面墙可能用的材料各不相同,用石块,木板,土砖,还有用水泥砖,这里的墙是山不接屋顶的,地面也就是打平的土地面。
同行者们沿小路下大桥,朔水而上,到了那座小石拱桥,桥高约丈余,长约十米,桥下流水潺潺,岸边有一小碾房,流水冲动着碾子,吱呀吱呀,真是一幅画:小桥流水人家。

p32
土家苗寨,有结草标为记的习俗。草标为几根草编结而成,以形状区别不同用意,水田插秧后,将标结成"又"字形,以祝愿丰收和看护庄稼,锄草时把草结在锄头上,放鸭时结在浪竿上,封山育林时结在树上,背柴时结在背篓上,以示物有其主。卖牛,草标结在牛角上,卖猪时结在猪笼上,以示此牛此猪出售。

p33

p34
草标还是情感交流的载体。青年男女恋爱,在约会地点结成圆形的草标,表示团聚求爱。若女方同意即在草标上系上一根丝线,不同意就另结两个分开的草标,表示不再往来。若草标用青草与黄草扎成,表示秋后相会。几根草结在一起表示相会,其根数表示几天后相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