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共乐壶天
共乐壶天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151
  • 关注人气:1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只有那金凤寺香火咋那么旺

(2010-01-22 00:52:15)
标签:

共乐壶天

四川雅安

金凤寺的香火

旅游

摄影

分类: 神州走营

    通常和尚住的,叫XX寺,尼姑住的,叫XX庵。可学佛法是不分男女的,僧是男的,尼是女的。一家勿知一家事,和尚勿知尼姑寺。尼姑,是佛教中出家修行的女教徒。金凤寺,是尼姑庵,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川西小寺,可又是全川独有的一个仅由尼姑居住管理的寺院。在四川雅安市东郊,前临清衣江,后枕蒙山,山形呈“青龙绕凤”之势。

    春节期间上山来望去,善男信女云集,庵舍香火不断。上山的人群首尾相连,你推我赶,烟雾缭绕,最开眼的,是那个高香烧的雷人,二米都不算长的,之巨大超过想象,如密林般布满在坝子里,弄不清去烧香还是烧山了。佛门烧香,是一个礼节和规矩,对那一炷香的醇淡好坏可有些要求,是越粗越长越好?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3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4

    如果认为到庙里的人多了,就是人们有信仰了,那就错了。其实就像社会的各类热闹非常会议,看起来轰烈,会完事完,庙里烧了香火,回去一切照旧。    

    也就是在那里那时,第一次见到了那位肩挂白色长焦头,身缠多处佳能标志的小个子,我不知他是当地人的骄傲,声名显赫,从这座小城开点心坊起家而走向世界,‘好利来’蛋糕的掌门人,在联合国办过摄影展的中国四川雅安人:罗红。 

只有那金凤寺香火咋那么旺

 p5

    大把烧香成了烧柴,似乎是这里烧香的本意?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6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8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9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0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1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2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3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4 

 

    进得内院,老尼姑在忙碌。寺里密布攒动的人头。烧香完毕的人们,喝茶的喝茶,吃斋的吃斋,打牌的打牌。通告读起来很有些意思: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5 

           

    佛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进香是普及佛教的重要组成。 

    烧香讲究心诚则灵,一般三支,分别代表佛、法、僧三宝,表示至诚供养和终身皈依,使自己和亲属获得无上功德。一般人拜佛总喜欢站在佛前中间的位置上,其实不妥。在寺院里的规矩,只有住持才能在中间的位置上礼拜,其他人应该站在左右两边才对。 

    拜佛时应先于拜垫前站好,双手当胸合掌,然后问讯做弥陀印(右手背与左手掌相叠)或观音印(左手背与右手掌相叠)。头抬起时,两食指相对向上举止眉心,放下合掌开始礼佛。礼佛时两膝置于拜垫边缘,头置于两手之间,即所谓五体投地。之后两手翻掌向上,表示蒙佛接引之意。直立时右手离开拜垫与左手合掌并站直。如是三拜后,再行问讯礼,算是跟佛或菩萨告别再见之意,这样整个烧香拜佛才算圆满。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6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7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8

    修无常故,烧香时观香烟飘散法界,从有形而至无形,让人证悟色空不二之理。常言“心香一瓣””指我心如烟,可与法界诸佛交融。供香乃为自己积聚功德而做,诸佛等并不需要我们供养。来庙里的人弄不清楚佛教和信财神及各种神仙的区别,弄的人们把算命也当成了佛教的必然程序,一些人的心中算了命,就可以遇难呈祥了。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9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0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1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2 

 

    金凤寺始名“石龙”,开创于唐,兴盛于宋,重建于明,继名“莲花”。历五代十国,明成祖永乐年间扩建,并更名为“金凤”。弘治年间又增添亭台楼阁、莲池水榭。清同治年间,修“揽辉”“望月”二亭。抗战期间,修建“牌坊”,1987年,修建“罗汉堂”。

    来到山腰望去,那牌坊就是金凤在雅安城里的大门。青衣江绵延山脚,整个雅安市区尽收眼底。这样鸟瞰雅安,别有一番情趣。门票好便宜,2元。武侯祠可是60元呀!

    寺院掩映在葱茏苍翠之中,珍楠茂密,古树参天,寺庙占地近万余平米,天王、弥勒、大雄、观音四殿气势宏伟,金壁辉煌,现藏经书500多卷,有名人匾对,屏画50余幅,罗汉堂内500罗汉塑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是川藏线上著名的寺庙。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3

    路的尽头是金凤寺的山门,建在陡岩的缝隙间,很别致,内部狭路就是上山的通道。山下是体育场和金凤寺公园,公园前的那条路就是可以通汉高颐阕和金鸡关雅安东收费站的。

    正堂两边的罗汉堂,塑了近百尊罗汉,以供游人找到符合自己性情的罗汉。进得山门先是一亭,旁竖着两通碑刻,其一是“我大清”地方官竖的;其二是民国地方官竖的,都是护寺保山的内容。 

    通往金凤寺的林荫道,很是幽静。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4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5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6

 

    金凤寺多进的院套很有点深似海的感觉。后院是个很精致的花园,亭桥池榭一应俱全,就在那池畔山脚边一座塔的基座高高在上。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7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8

     

    听说,100多年前有个德国人拍了照,100年后又有两个辽宁人送来了照片,缘分。金凤寺的大修是为了申报省级文保单位,市里拨了款,要求连那塔一道“修起”,可是谁也没见过那塔的上层是什么样子的,无从“修起”,现在有了样本,也是那大师在天之灵显圣。

    那塔原来是座舍利塔,内部有一悬棺,装有一老和尚的尸骨,文革时悬棺被拖出焚毁。舍利塔原貌  舍利塔内悬棺挂处?老人讲:那塔是位湖北籍在鹤宁寺出家的楚禅大师的舍利塔,民国廿四年红军来雅安时打掉了那塔的上部。 

     这庙里的绝活是石柱石梁的观音殿,并存有米芾和黄云鹄的真迹,黄云鹄(雅安道台黄庭坚之后)和刘庐隐(国民党宣传部长)都曾住在庙里,留有不少书法作品。米芾的真迹,不无遗憾:师傅也不懂给刷了漆?到底是佛学院毕业,知道不可刷漆? 那莲花池原来叫蔭凤池 装饰着八仙图?有些道佛不分了?

    金凤寺亭子上的对联:

    看盛景景中坐坐中取闲闲忘尘事求功名名成难难中有易易于苦争 

    念念有词的徘徊在山门和一座座神殿前的对联下面,默默记忆,怀想古人写下这些对联时的心境和当时的古寺风貌。 

    宝塔神龛两侧有“从今曰回头大悟,是浮云过眼皆空”的对联,联隐“悟空”。

    金凤寺亭子的取名都非常有意境,坐落在山腰台地视野开阔处的亭子名“雁之亭”,登山台阶途中居高临下的“览洋亭”,山门外的“览辉亭”,都很巧妙。比名字更妙的是亭子上的对联:

    佛法无边,遍飞弥陀花雨;
    众生感化,俱沐普渡慈云。

    金凤寺弥勒殿 

    天即是心,心即是天,天心互合真大士;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空一贯乃如来。

    现今要出家,不是每天吃斋念佛那么简单,也要有博学和才华。

 

相关链接:

 banjin: 屈指行程二万复拍老照片

恩斯特·柏石曼(Ernst Boerschmann,1873-1949),德国建筑师、旅行家、摄影师。

  1902年,柏石曼首次途经印度来到中国,产生了考察中国古建筑设想。这一设想后来在德意志帝国政府支持下得以展开。1906年初,33岁的德国青年恩斯特·柏石曼站在一艘远洋轮船的甲板上,他望着远方,欢快的心,早已飞往了浩渺的目的地——那神秘而诗意的华夏大地,此次,他以德国驻北京公使馆官方科学顾问的身份重返中国,其目的是考察中国的建筑艺术。1906-1909年(光绪三十二年至宣统元年)间,柏石曼穿越中国12个省,行程数万里,拍下了数千张皇家建筑、宗教建筑和民居等照片。

    柏石曼回国以后,根据考察所获的资料,连续出版了至少六部论述中国建筑的专著。1923年出版的德文版《中国建筑和景观》,是柏石曼对中国古建筑进行全面考察和研究的图文集,共有二百多幅高质量的照片。此书1925年又出版了英文版。内有二十世纪初存世的京、晋、陕、川、渝、冀、鲁、湘、鄂、桂、粤、闽、浙、苏、沪、等各地明清古建筑及内部陈列照片二百八十八幅。今日已多有不存者,突显其图文资料的弥足珍贵。在一百年过去的今天,我们面对恩斯特·柏石曼关于中国的六本专著中,所收录的中国美轮美奂的如同大地史诗一样的建筑存照,已经只能靠一种无比惆怅与痛惜不已的情怀去回溯和思念。

  2006年,我有幸参与了一个民间计划:循迹百年恩斯特·柏石曼,重走那条路,重拍老照片。给我的任务是京:(一张)、晋、陕、川、渝(全部七十七张)后来又增加了鲁的一小部分。给我的要求是:原地点、原角度地复拍柏石曼拍摄的那些精美艺术精品;收集百年沧桑的变迁故事。对于那些已湮灭在百年岁月中的古建筑,也要找到原址,拍摄如今的景象。

 

banjin 循迹百年恩斯特•柏石曼

           【四川篇26雅安金凤寺方丈墓塔】(这里是金凤寺那座墓塔的老照片)

              【四川篇29雅安青衣江畔】 (雅州府一共有四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