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图拍一组系列连环画,寻找当年的景象,陆续把长河沿岸的文化遗存都留下来,由一条水道串连成北京的“清明上河图”…本集画说玉渊潭。
长河,北京城内现存的唯一的皇家御用河道。起点昆明湖最南端的绣漪桥,终点西直门外北展后湖的高梁桥,全长约10公里。昆玉河,只是长河的一部分,主要路线是从玉渊潭公园后并入长河直至颐和园,京密引水渠河道,使用了长河从绣绮闸至长春桥的河道,又称昆玉河,名字优雅而婉约。

P0

P1
京城名园太多,所以玉渊潭不大。京城多旱少水,所以八一湖不小。夏日入园,想明白樱花开过的玉渊潭,还有何吸引之处?樱花在时,万头涌动。美景无限好,只是就七天。玉渊潭樱花花期太短暂。樱花不在时,只想去寻找夏天还有的光彩,分享樱花之外。
玉渊潭公园,辽金时代,这里河水弯弯,一片水乡景色。这里水阔山长,得天独厚的环境和近代较少的大规模建设历史,成就了山上杨槐林立,水岸垂柳依依,湖边水草茂盛的自然野趣风格。
早在金代,玉渊潭公园就是金中都城西北郊的风景游览圣地,拥有“养尊林泉”,“钓鱼河曲” 等雅趣名胜。

P2
园外车流不息的繁忙与园内的两潭净水和一派悠然形成强烈反差。城市更加现代,我们身边的绿色显得尤为珍贵和祥和。
汪曾祺博学多识,情趣广泛,他的文章向往宁静、闲适、恬淡的心情,追求心灵的愉悦、净化和升华。
《明一统志》载:“玉渊潭在府西,元时郡人丁氏故池,柳堤环抱,景气萧爽,沙禽水鸟多翔集其间,为游赏佳丽之所。”由于这里地势低洼,西山一带山水汇积于此。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浚治成湖,以受香山新开引河上水。又在下口建闸,俾资蓄泄湖水,合引河水由三里河达阜成门之护城河。玉渊潭的历史可谓不短,但已没留下什么痕迹,景色确是不错。若不是远处的高楼大厦,便要忘记身处繁华的北京市中了。
玉渊潭公园范围很大。东接钓鱼台,西到三环路,北靠白堆子、马神庙,南通军事博物馆。这个公园的好处是自然,到现在为止,还不大象个公园。没有亭台楼阁、假山花圃。就是那么一片水,好些树。绕湖中有长堤,转一圈得一个多小时。湖中有堤,贯通南北,把玉渊潭分为西湖和东湖。

P3
夏天的玉渊潭,绿意满园,无论是在青青草地旁抑或是荷塘旁,总少不了孩子们的身影。
许多年以前,玉渊潭还是个街心公园的时候,汪曾祺先生写了一篇名为《槐花》的文章;作家都是从身边写起的,从身边的人物事物中写起,在一次一次的积累中升华自我,锤炼语言,锻造思想,拾获感悟.
明媚芳草地,也是一岁一枯荣啊!

P4
玉渊潭的老住户,有的已经住了几辈子。他们说玉渊潭原本是一片荒地,没有什么人来。只有每年秋天,热闹几天。城里很多人到玉渊潭来吃烤肉,——北京人不是讲究“贴秋膘”吗?各处架起烤肉炙子,烧着柴火,烤肉的香味顺风飘得老远……
秋高气爽,到野地里吃烤肉,瞧瞧湖水,闻着野花野草的清香,确实是一件乐事。我倒愿意这种风气能够恢复。不过,很难了!
老人们说:那会玉渊潭就是当中有一条陆地,种稻子。土肥水好,每年收成不错。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P13
有绿则秀,有水则灵。或坐在湖边,或泛舟湖上,或林中漫步,回归自然,微风佛过,感受美色,一幅北京市内的自然田园,

P14

P15

P16

P17

P18

P19

P20

P21

P22

P23

P24
早在800多年前,这一带有泉水自地涌出,冬夏不竭。其间有士大夫们追求隐逸的“养尊林泉”、“钓鱼河曲”等名胜,曾为金中都的名地。
清乾隆38年(1773),由于这里地势低洼,西山一带山水汇积于此。香山引河治水工程将水池扩大成湖,以受香山新开引河上水。
解放后,配合永定河引水工程,在旧湖南边挖了一个约10公顷的新湖,状如葫芦,名八一湖。新旧二湖东西两端相联,既引水,又蓄水。1960年密云水库修建后,引水工程南端由昆明湖到玉渊潭的引水渠,在罗道庄与永定河引水渠相汇,同经玉渊潭流入护城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