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有很深的老城情结,这份情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深。不知是因为始终居住在老城区内从没离开过还是什么原因?现在越发地感受到老城的一砖一瓦、一树一木、一事一物都与我有割舍不断的情缘。现在,偶有空时,我便会骑车去还不曾改变过的老街小巷走走,以此唤起旧时记忆。睹物思源,过去记忆中的一些情景便会浮现在眼前,让人亲切也让人感叹岁月老去。
最近这段时间,我居住的周边在大力改建提升古城整治之中,在近日的省级试点城乡风貌样板区建设名单中,我居住的解北老城被列入鹿城三地上榜名单之一。按规划将要打造成:鹿城“风雅墨池”传统风貌区。这与我的另一个解南(儿子居住地)将要打造成“时尚商圈.绿色大南”城市新区风貌区,形成古城新老区的对比。现在,“风雅墨池”区正在按计划改造中,想着老城能修旧如旧又融入新时代元素,突出“风雅墨池”温州元素文化特点,低调中的宜居,这真是让人好期待。
而古城朔门,我小时候呆过印象很深的祖母家,因去年10月望江路下穿工程项目施工而被发现千年古商港遗址。据报导,该遗址规模庞大,体系完整,为国内外罕见。是国内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海上丝绸之路遗址之一,为近年来我国海洋和城市考古的重大发现。想象着千年温州城在宋元时期商业的繁华景象及温州人与生俱来的经商基因,我特别的关注。前几天抽个空去了曾经的祖母家之朔门,站在空荡荡的朔门横街,思绪万千,因为要改造朔门古街,此街很多房子已搬迁腾空,而祖母老屋已面目全非,房屋易主,只能站在屋前路面上想象一下,屋的对面是千年古港遗址,或许屋的底下同样埋着千年商机。记忆中旧有的青石板高低不平的路面,及那湿辘辘带着鱼腥味的巷子,在千年历史长河中原来曾是多么的繁华……
古城是人的记忆中的历史传承,是千年历史延续的根脉。一脉相承,保护好传承好,才能不忘我们的根。
也由此我会说:我是中国人、我是浙江人、我是温州人、我是温州东门人。

2022年10月2日骑车来到朔门街,绿色护栏即为古港遗址之地
曾经的朔门古街已被列入改造之地,人去房空。

想象着当年的繁华又已面目全非

未来的几年,这里或许就成了遗址公园或再现当年的情景?期待中

曾经的祖母家,我小时候曾在这里生活过,当年店木板不见了,完全陌生了。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