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樊”与“凡”混淆不得

(2009-05-10 21:23:49)
标签:

樊家人文化研究

寻根问祖

感悟随笔

文化

分类: 樊氏人文历史研究

                                   “樊”与“凡”混淆不得

    樊姓是一个历史悠久,起源较早的姓氏,早在上古时代,刚有七族出现的时候,其中就有樊姓。在姓氏家园中,樊姓可谓是“独门楼”。查阅《郡望百家姓》及相关资料,也未见有与“樊”同音的姓氏出现。因而,自古就有“樊无二姓”的说法。

    然而,当今社会上,却有包括少数樊氏族人在内的部分世人,误将“樊”姓书为“凡”姓。据查,就连国家档案部门也有“凡”姓存在,在影视字幕上,也偶有此例出现。若不澄清,无形中就将“樊”分为二姓了。此种弊端的出现,究其根由,我想不外乎有三:其一是有些人误认为“凡”是“樊”的简化字。其实不然,“樊”与“凡”,自古以来就是两个意思绝然不同的并存字,“凡”并非“樊”的简化。查字典注释,“樊”有两种意思:1、篱笆;2、姓。而“凡”则有“平凡”、“凡是”、“总共”、“大概”等多种意思,但并无姓氏之注。其二是有些人贪图书写简便。特别是在填表、登记、造册时,力图省时、快捷,便将“樊”书为“凡”。其三是小孩初入学时,有些教师为了让启蒙生便于认识和书写,在教学生书写姓名时,也将“樊”字书为“凡”字,时间久了,樊姓学生也就习惯地用上了“凡”字姓。以上三者经输入电脑联网后,于是,“凡”字姓便满天飞扬了。

    稍有社会阅历者皆知,姓是社会成员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识别标志和符号。主要起着“明血缘,别婚姻”的作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古人也认定了“内婚不蕃”的事实,于是就有“同姓不通婚”的规定。这才使原始的群婚制度发展到了以血缘为准则的婚姻制度,标志着人类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因而,姓的产生,则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古人云:大丈夫行不改姓,坐不改名。这足以说明姓氏的重要性。由此看来,“樊”与“凡”确实混淆不得。值此续修家乘之际,俾人有感所发,特书上几笔,以告族人。

    敬请吾氏族人,告戒子孙后代,将“樊”姓正确地延袭下去,不得与其他任何同音或谐音字混为一谈。这既是敬宗爱族的具体表现,也实属吾氏族人之众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