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呆子
中国有句古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现在的人理解起来已经和当初的本意有些不一样了。
当初有这句话的时候,我们的祖先还没有纸。文字是刻在竹签上的。几十片竹签用线穿在一起,卷起来便是一卷书。古时的一卷书到现在最多写半页A4纸,读万卷书其实没读多少。
古时候没有书店,更没有图书馆。Internet查资料古人不可能听说过。手头的几卷书读完了,再想读书只有到周围有学问的人那儿读别人的书。周围人的书读完了,再想读书,就要跑更远的路,去读更远处有学问的人的书。行万里路其实就是让你跑得路远一点,还是劝人读到更多的书。
读书可是个好习惯。我现在除了工作和家务之外,只有读书一个爱好了。
读书有很多好处:第一可以长知识。这个好处已变成一个最不重要的好处了。长知识的地方多了,不一定非要靠这个渠道。第二个好处是可以促使自己的大脑思考和幻想。这个好处绝对不是影视片所能给你的。在电影院里“叮叮咣咣”一阵子,镜头刷刷刷地蒙太奇,大脑来不及思考,更来不及幻想和联想。看上两个小时的电影会感到脑子很累,看上两个小时的书却感到神清气爽,这就是区别。读书的这个好处能让脑子越来越灵活。
读书的第三个好处是心静。这个好处是让人受益最深的,可以让人长寿。看看那些寿星们,人们不难总结出长寿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是满身的肌肉疙瘩?不对,没见过哪个举重运动员是寿星。拳王阿里六十多岁就患了老年痴呆症。国家评的运动健将根本就不如那些书画家长寿。让人长寿的关键因素是气定神闲。长期处于气定神闲状态的人最长寿。读书心静的好处就在于此。
读书这么好,就是不能读成书呆子。
南朝梁元帝就是一个奢书如命的人。不过他读书读呆了。
梁元帝带兵打仗,满脑子还是书中的君子之道。敌人在渡河,梁元帝下属建议:此时乱箭齐射,敌人无空招架,必败。梁元帝不同意,说此非君子所为。敌人上岸后,队伍混乱,还来不及形成交战队形,梁元帝下属建议:赶紧冲杀过去,必胜。梁元帝不同意,说此非君子所为。后来敌人全部渡河过来,排好战斗队形,像潮水一样杀了过来,一下子就把梁元帝打败了。梁元帝受了伤逃回城内,还要集合文武众臣听他讲书。最后他终于亡了国,成了俘虏。他在投降时,把自己收藏的十四万卷书全烧了,还说了句:“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
读书好,就是别读成呆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