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勒: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魅力城市“天鹅故乡”唱响生态文明歌
(2022-04-15 15:45:59)浩荡奔腾的塔里木河,纵横千里,是南疆大地上一支流动的歌;波澜不惊的孔雀河,川流不息,是库鲁克山脚下一幅多彩的画。
两条生命之河,让一座城市青山翠拥、碧水环绕,这就是位于丝绸之路中道的——库尔勒。
库尔勒市地处欧亚大陆和新疆腹心地带,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南距“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直线距离仅70公里。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保护和建设任重而道远。数十年来,库尔勒市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生态建设,荒山绿化、生态输水、湿地保护……为库尔勒市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与此同时,加大环境整治力度,遏制地下水超采,打击非法开荒,农村环境整治……这一系列举措,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绿树成荫、芳草红花、拂堤杨柳、鸟鸣林间。车在树中穿行,人在树下漫步,街市的繁华与自然的宁静和谐相融。龙山顶上,花团锦簇、蝶舞鸟飞,洋溢着无限生机。梨香湖中,美丽的荷花和睡莲随风摇曳,仿佛在翩翩起舞。这种“半城流水一城树,水边树下开园亭。夭桃才红柳初绿,梨花照水明如玉”的南国风光,如今却真实地出现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的库尔勒市。
天鹅入城来
在新疆,要看到野生天鹅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但连续15年出现在一个城市的闹市区,是库尔勒的孔雀河开了这个先例。
“2007年1月20日——2008年3月30日,逗留51天,最多17只。……2018年9月14日,来了两只天鹅……2019年2月14日,天鹅已经达到400只。……2021年1月20天鹅已经达到500只,是历年最多的,今年前来库尔勒越冬的禽鸟超过5000只。”这是库尔勒市园林绿化管理局园林监察大队天鹅护卫中队队员祖莱古丽·图尔荪手中的一本厚厚的天鹅日记上记录内容。
一篇篇天鹅日记,都透露出这座城市对天鹅的浓情关爱。据了解,自2006年起,为了躲避新疆早至的严寒,居住在天山南麓巴音布鲁克草原上的野生天鹅连续16个年头选择库尔勒作为安居地,在这里享受冬日的美好时光。野生天鹅在库尔勒天鹅河、孔雀河、杜鹃河越冬,成为这座“半城梨花半城水”城市的“常客”。
美丽的天鹅吸引了八方游客慕名前来一睹其优雅高贵的风采。不少观赏天鹅的梨城市民纷纷在直播中表达了自己对天鹅的喜爱之情,并表示会主动爱惜、保护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让库尔勒这座“天鹅之城”永远留下这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画卷。
十六年来,过来越冬的天鹅数目稳定增长,也从侧面反映了库尔勒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取得的成效。
多年来,库尔勒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市”的理念,在打造生态、和谐、绿色家园的进程中,积极探索“以水为脉、以绿为主,以文为魂、以人为本”的生态理念,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实施城市绿道系统规划建设。2012年,库尔勒市规划实施了“三河贯通”工程,以打造“塞外明珠、山水梨城”为目标,利用水脉优势,将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完美结合,营造出舒适的生态环境,为留住更多的天鹅过冬。
为了能使城市生态环境持续得到改善,给更多的候鸟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库尔勒市又于2016年底开工建设“十三五 ”重点民生工程——杜鹃河湿地生态公园,建设城市水生态屏障,在城内打造人工“绿肺”。建成后的杜鹃河湿地生态公园,全长10.65公里,总面积5399亩,绿化面积4213亩,使得周边3000余亩土地的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这是库尔勒市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优化城市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通过改善河流水质,恢复河道生态环境,构建城市水系综合治理体系,以乔木、灌木、花卉水生植物的种植 形成了公园独特的景观体系,进一步提升全市人均环境品质。”库尔勒市园林绿化事务中心负责人洪斌如是说。
梨城人用了10余年时间,让库尔勒变成了锦山秀水的生态城,引得天鹅入城来,“全国环保模范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殊荣也对此作了最好佐证。
宜居环境秀
或许一千个摄影师眼中有一千种城市姿态,但库尔勒日新月异的变化应该是共同的感受。梨城摄影家吕方明说,孔雀河风景旅游带景观工程,在提升和提高库尔勒市城市竞争力及疆内外知名度的同时,也拉开了山水梨城建设的序幕。
站在树木葱茏、流水淙淙的龙山顶上,可以俯瞰梨城人的绿色家园。
然而,上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在梨城摄影家侯建镜头里的龙山,还是一片不毛之地。
侯建清晰地记得,1997年库尔勒市吹响了改善生态环境的号角。作为负责宣传的干部,他用镜头记录下了龙山栽下第一棵树的情景。
抚今追昔,侯建说:“当昔日的荒山秃岭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龙山公园时,梨城人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龙山精神’。而‘三河贯通’工程的实施,则让梨城人拥有了自己的绿色家园。”
孔雀河、杜鹃河、白鹭河“三河贯通”棚户区改造工程,不仅使曾经脏乱不堪的“城中村”变成了大花园,而且让23000户居民住进了楼房、享受到干净、便捷的城市生活。
如今的库鲁克山林木繁茂,野兔等动物时常出没。1997年春,库尔勒市林业科研人员首次引进滴灌技术在库鲁克山栽树种草。20余年来,全市人民为10万亩荒山披上了绿装,在城市外围筑起了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库尔勒市在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路上探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梨城模式”,在感恩奋进的路上,库尔勒市从未停息、从未放弃,正一步步向着“向绿色要发展红利”的方向迈进。
自上世纪80年代初在库鲁塔格山栽下第一棵树至今,全市312万人(次)义务植树1.2亿株,近10万亩荒山披上了绿装,在城市周边筑起了一道绿色长城。目前,库尔勒市林地面积达214.04万亩,森林面积184.37万亩,森林蓄积209.0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19.33%。城市建成区总面积9890公顷,绿化覆盖面积4296公顷,建成区绿地面积3803.58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为43.44%和38.46%。拥有城市公园绿地861.12公顷,人均公园绿地17.57平方米。
塔里木河和孔雀河的生命之水,让库尔勒这座飘着梨香的城市“颜值”更高,“气质”更佳。
纵观古今中外,凡是有水的地方,必有城市的发展和崛起。是水,让库尔勒成为西北五省区唯一荣获“五连冠”的全国文明城市,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50多项国家级桂冠。是水,让库尔勒拥有了北国的雄奇和南国的秀美,在戈壁荒滩上绘就一幅迷人的水墨丹青。
如今,站在鸿雁河畔雄伟壮观的永安塔下,感受到的是“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的江南风情。
山水梨城美
“一座城市绿色越多,就越有活力,这个活力将带动整座城市的良性发展。”绿色发展不是简单的植树造林和增加绿化面积,而是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生产方式和制度建设,以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将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最终带来丰厚的绿色红利。
库尔勒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污染防治持续推进,重点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对整改完成情况组织“回头看”,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孔雀河、天鹅河、杜鹃河穿城而过,春夏两岸绿意盎然,冬季野生天鹅在这里栖息,构成了一幅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环保是城市发展的一面镜子。而要走出富裕、宜居、持续发展的道路,就要激发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
扩展“绿面”、提升“绿线”、营造“绿点”……库尔勒市始终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市”理念,通过增绿补绿、丰富色彩打造园林城市“新地标”“景观带”“金品牌”,让城市形象有了新变化,群众幸福感有了新提升。
2018年12月20日,库尔勒市购置了300辆新型纯电动公交车正式启用,标志着库尔勒市在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建强文明城市、营造绿色家园等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综合施策、多管齐下,库尔勒市政府打出了退耕退牧、育林育草、井电双控、打击非法开荒、保护地质环境、构筑绿色屏障、防止二次扬尘、拆除建成区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实施最格水资源管理措施,落实河(湖)长制等一系列“组合拳”,倾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向孔雀河中下游输送生态水两亿余立方米,水资源超采滥用问题得到遏制,地下水位逐步提升,禁养区内养殖户全部搬迁至养殖小区。
全市在农村环境保护整治上狠下猛药,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实施,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项目,逐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做到农村的饮用水安全、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得到妥善处理,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净化。
2020年5月,“2020中国最具绿意百佳县市”排行榜公布,库尔勒市以良好的城市绿色生态建设在全国2000多个县域行政单位中脱颖而出,位列全国最具绿意百佳县市榜单第15名,成为全疆唯一入选县市。
如今的库尔勒,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空气更清新了,这是梨城人共同的感受。据大气环境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库尔勒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分别为63.3%、60.9%、75.14%、64.7%,2021年的环保测量数据显示,库尔勒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65天,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望山见水有乡愁,绿色发展不留白,这是库尔勒市在科学发展进程中坚定不移的选择。
当天鹅在孔雀河畔自由翱翔的时候,当驰名中外的“库尔勒香梨”挂满枝头的时候,当太阳从龙山之巅冉冉升起的时候……库尔勒,这座绿色的城市,这座宜居的家园,一定会带给人们更加幸福的生活,一定会走向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库尔勒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赵环)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