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开课教案:《观潮》

(2011-11-30 21:06:03)
标签:

教学大比武

抽签

教育

分类: 教师札记

http://s12/bmiddle/4c67065bgb32ed425076b&690

  

          公开课教案:        《观潮》

                          荆门市沙洋县毛李中学   宋娟

 

【设计理念】

   “诵读经典美文,传承中华文明”。通过美读、美解、美赏、美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经典美文中的语言美、结构美、思想美、情感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文言文学习能力。           

    文言文的教学是离不开诵读的,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诵读”作为本文教学的突破口,以读代讲,以讲促读,指导学生读好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去欣赏雄壮奇异的自然美,去领略趣味无穷的民俗风情美。

    此文描写的是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要明确教学目标,从文言文教学的角度去定位教学内容,体现语文教学的本色和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根据新课程主体性教学理念,构建文言文自主性教学课型,让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掌握文章中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自然美与风俗民情美相融合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积累文言文词语,在诵读中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感受浙江之潮的壮观气势,享受美的熏陶。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2.自学法、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往今来,被称为“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潮,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前来观赏。有一天,它迎来了宋朝的文学家周密,周密眼中的钱塘江潮有着怎样一番景象呢?

二、美读。

     1、范读,注意读音、节奏、情感。

     2、要求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

     3、齐读课文,读出气势。

三、美解。

     1、比一比,看谁读得准。

     2、相信你一定能翻译。

     3、合作交流,翻译全文。

四、美赏。

     1、目睹了钱塘江海潮的风采,你想到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钱塘江海潮?(如:仅如银线、玉城雪岭、呑天沃日、势极雄豪)从哪些角度写的?(色、形、声、势)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让句子形象生动呢?(比喻、夸张、引用)还有什么可让我们琢磨的?(正面描写)海潮如此雄伟壮观,慕名而至的人多吗,多到什么程度?(观潮之盛,侧面烘托。)

     2、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还从哪些方面写 “观潮”?(作者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了潮来之状、演习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为我们组成了一幅幅连轴画卷,四幅图画各具情态。描写演习场景,注意动静相衬的写法。还有表现弄潮儿高超技艺的一连串动词等。)

五、美悟。

    写潮的诗句: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

    2、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4、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潘阆

    5、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天堑无涯。——柳永

    结合海潮的图片,结合写潮的诗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试描写一段关于海潮的文字。

六、结束语。

    在中国文学宝库中,还有许许多多描绘祖国宏伟壮观的山水风景佳篇,让我们开启阅读的航船,向那一座座宝库进发。

附:板书设计: 

                 《观潮》  周密

 

      风景画   潮来之状

      风俗画   演习之威       正面描写

               弄潮之技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观潮之盛       侧面烘托

 

    教学反思:

   《观潮》是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为了让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感受大自然的雄伟壮丽的景观,我在教学设计中主要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整堂课中,主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伟壮观。如在读、议、的环节里,我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学生喜欢哪句我便导哪句,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而改为学生学,老师导,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
    二、指导学生朗读,感受雄奇壮美的景象,深化感情。
为了帮助学生感受景象,更深更透地理解作者的表达感情,我着重采用了朗读的方法。首先我指导学生们自由朗读,再谈感受,并鼓励他们读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然后我来读,学生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画面,帮助学生感悟自然美和语言美。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而且激发了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三、抓住文章重点,整体感知教学,体会感情。
    教学时我抓住文章重点,围绕“观”这个中心词,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思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首先用小黑板出示自学思考题: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钱塘江潮雄伟壮观景象的?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潮水雄伟、壮观的词句。小组讨论交流后师明确。由于导入新课时,已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学们通过读、思、议,明白了“仅如银线”是抓住潮来时的形状特点。在观看插图之后,再回到文中细细品评,学生陶醉在有声有色的情境中。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 
    四、赏析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表达。
    教学中设计品文析句的环节,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因此,在教学第一段时,我让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海潮的雄伟壮观,然后分析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样加深理解了课文内容,进一步学习了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表达方法。
   总之,从整堂课的教学可以看到,学生通过充分读,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通过自己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自由评,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样,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而且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总的来讲,本课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不足的是在前面的读、悟、品的环节中耗时过多,积累语言这一练的环节因时间把握不够,如一词多义等的训练就稍显不足了。另外,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气氛跟平时的课堂相比还显得不够活跃,除了客观的原因外,我想我的教学感染力还有待于提高。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通过这次教学,有满意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弥补我的不足,尽全力给学生上好每一节课。
 

 执教《观潮》有感

  荆门市沙洋县毛李中学 宋娟)

 

海潮如约到来,而且

总是被我们提起

就像现在。在此刻

在五里初中的五楼电教室

请做好准备,观潮吧

我们如此喜欢倾听潮水的歌唱

涌动,涌动。海潮的呼吸渐渐粗重

扑腾,喘息,扑腾

似乎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向着更远处,更高处

灵魂深处

梦想,色彩,声音,全都牵起手来

海潮,暂时停留也好

一直前进也罢

不管昼夜轮回

我们的注视不会转移

我们触摸潮水

我们心潮澎湃

我们把呼叫挂在了耳边

我们会骑一匹白马,我们

和海潮一样,拥有一颗年轻快乐的心

海潮的高度

就是我们渴望的海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