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影视剧中的“脑残风”为何愈演愈烈

(2016-02-29 09:00:43)
标签:

杂谈

影视剧中的“脑残风”为何愈演愈烈

文/聂昱冰

《女医明妃传》又开始被吐槽了,因为女主给外国王妃看病,为了能够沟通,专门请了一个翻译,结果女主、王妃、翻译说的,全部都是普通话。让观众们在一分钟之内奉献出了从茫然到崩溃再到欢笑的精彩表情包。还有各种重口味医术和行医的道理,让人严重怀疑,编剧和中医之间结下过梁子,这梁子还是钢筋水泥的。

其实,编剧知道外语长什么样,和中医也没仇,智商更没有问题,甚至现在可以做这样一个理解:影视剧中每一个引发了全民吐糟的脑残情节,都是制作者们的心血、诚意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近几年,同其它高速发展变化的事物一样,影视剧也在经历着一个快速变化、努力追逐市场需求的过程。从最初的“接地气”来迎合观众的兴趣;到后来的“全剧从开始到最后必须要永远喧闹、热闹、吵闹”来契合观众的爽点;到现在的“挖空心思琢磨出与众不同的脑残情节”来满足观众的槽点。一路走来,影视剧就像是后宫三千佳丽,天天想方设法不惜出幺蛾子,好吸引观众这位皇帝来翻牌子。 所以就有了马震;有了用来回扔枸杞表示鲜血四溅;有了把蚊帐裹身上当成凤冠霞帔;有了皇帝一往情深地对着一只白白的很漂亮的萨摩耶说:“你是白狐又如何,朕就是爱你”……

无论如何,只要观众被惊着了、愣住了,回过神来之后,肯去微博、微信上吐槽、调侃、戏骂了,这一个回合,影视剧就算是赢了,因为总算引起观众关注了。对于依靠收视率和票房挣钱的影视剧来说,“没人理”比“被人骂”更悲哀。

一位资深编剧曾对我说过,他编一部婆媳伦理剧,找了五十位婆婆和五十个儿媳妇,分别让她们讲述自己同婆婆(儿媳妇)之间发生的最狗血的事情,然后,把所有这些事糅合到了一个家庭中。因为现在吸引观众的娱乐消遣方式太多了,如果情节有超过五分钟让观众感到无聊,她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弃剧,去玩儿别的,不再看你。可见,做一个想要争宠的妃子有多难。电影《色戒》的原著中女主有一句内心独白:“他身边女人太多,想要让他不忘了自己,简直要整天提着两只乳房在他眼前晃”。这么晃很累,所以《色戒》很短,要么你刺杀了我,要么我枪毙了你,速战速决。可一部动辄五六十集还想着第一二三季不停地拍续集的电视剧,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们需要在一个漫长的时期内能经常性的搏观众一笑、一骂,并且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被观众笑过、骂完之后还能记住,所以就呕心沥血在制作脑残情节上下尽功夫。

也有很多网友在吐槽的同时,说:“好好拍一部电视剧就那么难吗?”

是的,当拍影视剧成了“快速挣钱、快速出名”的代名词之后,想认认真真做一部剧,真的很难。

每一个做剧的人,都很怀念当年的《西游记》、《红楼梦》、《四世同堂》,数年磨一剑,换来万人空巷,成为一代甚至几代人记忆中的经典。编剧、导演们也不想把才华和时间都消耗到为观众制造槽点上。

可就和上个世纪温州假皮鞋泛滥一样,目前国产剧也恰恰是处在这样一个时期。现在,国产商品开始注重打造自己的品牌了,不惜花费工本内外兼修对品牌进行塑造。但这条路并不是生产商们突然间意识觉醒或者觉悟提高而主动选择的,是市场竞争和逼迫的结果。

所以,现在影视剧作为一个纯粹的市场行为、一项产业,也得等待着市场的进一步竞争和逼迫而逐步改变,然后像温州的皮鞋一样,把以降低成本为唯一手段的向下改良,渐渐演变为以提高质量为手段的向上改良。

等到那一天,屏幕前的观众不再觉着自己是在被“侮辱智商”,编剧和导演们的心血、诚意、聪明才智也能用对地方,那个时候,才应该算是影视剧真正的春天。现在,不管影视剧带来的市场收益有多高,都不能算。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