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是红尘半是仙
(2014-04-29 12:03:12)
标签:
红尘聂昱冰出世文化 |
分类: 心情故事 |
原定今天上午省作协有活动,所以昨天下午我来了石家庄,结果晚饭时得到通知,活动改在今天下午了。我很惊骇:“那明天上午我干什么呀?我连笔记本都没带。”省作协书记很无奈:“你每天除了写书就不干别的事儿吗?出来开会结果通知延迟半天,可以多出半天时间来什么都不用干,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儿啊。你干点儿什么不行啊?”我很心虚的回答:“嗯,我确实是一个很单调的人。”
恍然想起,大概两年多以前,邀我写书的另一位领导好像也有过同样的无奈,因为他也说过类似的话:“你除了写书就没别的爱好吗?”我记得,当时我也是同样心虚的回答:“嗯,我确实是一个很枯燥的人。”
现在,一个人坐在陌生的酒店房间里,对着从作协借来的笔记本,我决定反思一下自己。一个人热爱工作,无疑是值得表扬的。可如果热爱到了,主管领导和雇主都感到无奈了,那是不是说明这个人的生活方式真的太单调了。
早晨,在餐厅吃早餐——没有悬念,我又选了一张靠在角落里的、单独一个人的位子。这样,坐在桌前,整个餐厅就尽收眼底。我好像永远都会很自然的选择做这个世界的旁观者,而不是它其中的一份子。
旁观者的生活方式,在别人看来,可能的确是单调的而寂寞的。一入江湖岁月催。其实岁月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不管你是不是踏入了江湖。但不入江湖的人,心里确实会清净一些。脸上的皱纹抵挡不住时光如水,可心的损耗,会减去很多。
昨天晚饭时,和省作协一位女朋友聊天,她比我年轻,但已步入仕途。她说,写作和从政是完全相反的两股劲儿,一个要放眼天下,个性张扬,唯我独尊,有王者气魄,一个要谦虚谨慎,低调内敛,顾全大局,周全方方面面。‘你说,这在工作状态里,还怎么写书?根本写不了。’她这样对我说。
我却想起昨天上午,我正在疯狂的赶写今天在省委宣传部长面前发言用的稿子,一个比我稍微年轻一点的男士,忽然在线传给我一个链接,是他刚发表在报纸上的一篇稿子。他有一个专门研读诗词的专栏,有一次,他用一阕词中的一句话做了Q签名,‘放船千里凌波去’。我无意中看到了,对这句话很是喜欢,就又加了一句:‘估酒十觞待君还’。他也是极聪慧的人,从我这句话,直接联想到了诗与词的相通之处,还有诗人对当时意境的准确把握与表达。并且把这些都写到了文章里。
所以,他把文章发给我看,文中明白写到:‘我的作家朋友聂昱冰……’这位男士其实不是作家,他是做公务的人,而且我一直对他的公务能力评价很高。同一个上午,一个目前从政,还从的挺成功,并且肯定会一直从政的人,在对诗词进行一种较为深入的剖析。而他的作家朋友——我,却在用心写一篇政府会议上的发言稿。
也由此,又想起多年前在无锡灵山看到的一段话,详细解读出世和入世之间的关系。不跳出红尘,就永远无法摆脱红尘的羁绊,看不透世间虚妄。可如果不入红尘,又永远不可能真正体味出红尘中的苦辣酸甜。
人这一生最应该做的,也许就在这‘出世’和‘入世’四个字。出则远望红尘,入则挥洒淋漓。一切无非都是为了更好的旁观这个世界。当然,旁观世界只是我的个人爱好。像我那位朋友,那个注定了要一生从政的人,他的‘出与入’可能都是为了更好的驾驭这个红尘。
如果,只为了保护心性,不敢踏入红尘半步,那只能说明心里始终都还在被红尘困扰。如果,因为怕失去红尘中的一切,而半步都不敢离开,那则意味着,红尘中的一切,都还抓的不够牢靠,所有的围绕着自己的似锦繁华,都还不算真正属于自己。所以,世外的高人,从不担心被红尘遗忘,世内的强者,也从不担心棱角和品质被红尘消磨。
归结到最后,好像还是那句话:定力和活力。只要有足够的定力,何惧江湖之深,风波之重。有足够的活力,又何惧山林寂静,古卷寒灯。
最后,又回到了文章开头我正在反思的那个问题,我出,为我忧,因为觉得我太过寂寞。我入,又为我忧,因为担心我禁不住江湖风波寒。
这样慢慢思来,我却欣慰,因为不论是忧我出,还是忧我入,都是因为真实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