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观和乐观——组成世界的两种色彩
(2013-12-17 20:05:42)
标签:
样貌千年色彩主义者文学文化 |
分类: 时光绿染 |
今天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读了朋友的小说之后,有感而发写出的一篇感悟,已经交给了他。一篇是现在独坐灯前,写下的这篇随想,留给自己。这两篇文章,也许恰好契合了文字的真谛:温暖他人,滋养自己。
几万年前,人类始祖在拥有了音律、绘画之后,终究还是发明出了文字,还通过诗歌、韵律、文章……种种方式不断把它发扬光大,就是因为文字之于人类,除了是工具,还是和阳光、水源、空气同样重要的养分,一代又一代、一个百年又一个百年、一个千年又一个千年,人类通过文字相互温暖,也用文字滋养自己的心。
扯远了,回归到今天的主题——悲观和乐观,组成世界的两种色彩。
划分人类的方式很多:肤色、种族、性别、国界、年龄……等等等等。可在我眼中,整个世界的人,只分为两种: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而这两种人,也组成了世界的格调和色彩:愁与乐,悲与喜,暗淡的灰和绚烂的红。这些情绪带来的色彩纵横交织出人世间多变的画卷。
那个众所周知的故事:两个孩子,一个是天生的悲观主义者,一个是天生的乐观主义者。实验者把悲观的孩子放在一间装满了崭新玩具的屋子,把乐观的孩子放进一间装满了牛粪的屋子。一段时间之后,打开房门,悲观的孩子正望着满屋玩具哭泣,因为他在想,玩具被玩儿坏了之后该怎么办。而乐观的孩子却兴奋的挖牛粪,他快乐地说,想看一看牛粪堆里究竟埋着怎样的宝物。
故事有一点点夸张,但却形象地说出了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的差异
我不知道悲观或乐观的性格究竟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环境造成的,但我的确是一个彻彻底底的乐观主义者。
因为天生就抱定了乐观主义以,所以我很怕看到那种说男人有多难,或者女人有多不易的言论文章。在我的记忆中,从我明确知道自己是女孩子那时起,直到今天,我始终都真心真意认定了,当女人比当男人好太多太多:我可以随心所欲的打扮;我可以生孩子做母亲;我光宗耀祖的任务没有那么重……
我也相信,如果我碰巧生成男人,那这一辈子,我一定也会认准了做男人的无数好处:我可以建功立业、横刀立马;我可以风流倜傥,拥美人无数;我可以去尝试一切事情无所顾忌……
同样,在我的世界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我都会这样去看待。得到了,就觉得幸福;失去了,就觉得一定有一个更好的在等着我。
有了一棵树,我觉得我得到了财富;没有树,我觉得我得到了整个森林。
人到中年,就会越发觉得,幸福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看待。‘世界’始终待在那里,绝不会每件事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看待世界的角度和过滤世界的目光,最后决定了,这个世界最后投在你心中的滋味和样貌,究竟是甜是苦,是悲,还是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