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关于诗词的记忆
(2010-12-08 21:23:43)
标签:
聂昱冰时光绿染唐诗三百首苏轼赤壁怀古画商文化 |
分类: 时光绿染 |
晚上看书,看到了两首极好的词,反复诵读,却勾起了一些旧日的记忆,于是写下这篇文字。
之一:记忆中,我关于诗词的启蒙,应该是在三四岁的时候,不知谁给我买了一本《唐诗三百首》,褐色封面。那时和爷爷奶奶姑姑叔叔一大家子人一起住在一处平房院子里。院子里种着很多花,还总是摆着很多小板凳,和小竹椅子。哪个大人有空了,就拿把小椅子坐在院子里,把我叫过去,让我背诗。测试方式基本是,大人说个题目,我背诵诗的内容。印象最深的两件事,一是大人要求不仅要背诗,还要背出作者以及朝代,二是,背诵的时候,必须背手、站直,挺胸昂头、高声背诵。姿态不合格,就会被打断要求重背,为这个,我没少哭。
之二:家里的屋子墙上挂着一个书法条幅,写的是苏轼的《赤壁怀古》。这是我会背的第一首词,是姑姑和叔叔逐字逐句讲解教我背过的,我直到现在都倾向于豪放派的词风,不知道跟这个早期培养有没有关系。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早期教育可能在大家庭中比较容易进行,这个教一句,那个教一句,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很多东西。)
之三:十八岁,第一次去男朋友家,看到了一间极整洁的卧室,满满两书架书,还有写字台上的一沓信纸,信纸上工工整整的写着半首词: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正是朝来寒雨……只写到这里,因为我来,被打断了。
之四:刚刚上班的时候,每天坐在那里,很不习惯,拿了一本《唐诗三百首》当做消磨时光的工具,这一本比起小时候那本就正规多了,是清人校订的版本,我也是在那段时间里,真正读懂了里面的诗。
之五:在无锡生活的时候,家距离无锡市图书馆有两站地的距离,我每隔两周去图书馆还书、借书。在图书馆一楼,有一个小小的便利店,里面卖一种很精美的书签。书签是淡褐色的,上面画着浅浅的工笔画做背景,每一张书签上,都写着一首诗或词,两毛钱一张,张张精美。我每次都捡着我喜欢但却不会背的买一张,从图书馆到家,刚好背过。直到现在我还会经常想起那些书签,可惜,后来再也没见过那么好的东西了。
之六:写《画商》的时候,用了大量的诗词来推动情节:女主对着镜子为自己画的自画像上,有丈夫亲笔题的词,这幅画和词,却成了后来商战厮杀的工具;两个闺蜜聊天,会用词中的句子来表达她们共同的感悟……最‘辉煌’的一段描述,就是男主在长达十年的岁月中,靠为记忆中的女主画像来排遣相思,每一幅画都配着一首诗或词……
之七:今夜,无意从书中看到了那两首好词,就想起了这些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