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旧书之五 老舍《二马》
(2010-11-26 21:37:12)
标签:
读后感聂昱冰老舍张爱玲二马文化 |
分类: 读书 |
最初知道《二马》这个名字是从张爱玲的一篇文章里。
她在文中详细描写了她妈妈读《二马》时候的情景,还写了当时她的感受,并且说,正因为这一段记忆,所以,虽然《二马》在老舍的书中不是最好的,但却一直是她最喜爱的。
《二马》留给张爱玲的印象的确是非常深刻的,因为她在自己的一篇小说中,还引用过书中,形容西洋女人的一句话:‘胳膊是胳膊,腿是腿。’
我这次读书的时候,也见到了这句话。我们现在见到的各式各样的外国女人可谓多矣,听到的对外国女人的各种形容也太多了。可仔细品一品,这句形容还真是到位,这,就是文字的功力吧。
《二马》写了一对姓马的父子,继承了亲戚开在英国的一个铺子,所以来了英国,做生意、留学。和先生的其他作品一样,这本书仍旧靠生活中的细节描写,展现出人性中的阴暗,又通过这些阴暗挖掘出那个战乱年代中,民族之殇的根源。
所以,这本书读起来,是不能让人感觉到快乐的,甚至很多地方,让人都不忍读下去,只想把这一段跳过去,因为不愿意看到同根同种的国人曾经在异国他乡,有过那样一段经历。
可是回过头来想一想,还是要读的,因为只有正视,才会牢记!
和先生的其它作品一样,在这本书中,仍旧塑造了一个朝气蓬勃的有志青年。这也是我敬仰先生的地方,在他所有的书中,都是要安排下这样一个希望的。
我始终认为,文学,可以记录丑与恶,揭示丑与恶,但它的终极使命,始终是要带给人美好和希望。
这本书另一个特点,就是它其实是一本别样的游记,它讲了一个故事,然后把那个时代伦敦的风光人物、风土人情都忠实的记录了进去。如果让旁人来写,可能会写成一本小品集子,但是先生把它写成了一本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