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永远的豆浆油条

(2010-10-13 15:05:05)
标签:

永和豆浆

豆浆油条

肯德基

烧饼油条

吉野家

分类: 随风而散

http://s14/bmiddle/4c66a9b2g9240edf408ad&690

 

永远的豆浆油条

 

国庆假期,难得有这么休闲的一天。早晨起得早,来到市区时商场还没营业。还是找个地方吃点早餐,填饱肚子吧。突然间特想念豆浆油条,好久没吃了,何不去吃?听人说起过这条街上就有个永和豆浆店,于是将自己融入缓缓的人流,一路探寻过去。

“师傅,这附近好像是有个永和豆浆店,您知道在哪里吗?”我问路边的看车人。

“我还真不知道,没听说过永和豆浆。”看车人微笑着说。

“哦。”

“我整天忙着看车,也没时间转。”看车人也许看出了我的失望,解释道。

“那,您听说过肯德基吗?”

“听说过啊,这条街上就有。”他答得很痛快。

我笑了,又摇摇头,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在心里翻腾。

豆浆油条是中国的传统名吃。永和豆浆就诞生于五十年代的台湾永和桥畔,是来自山东的李云增、河北的王俊杰等几位北方籍的退伍军人,为了糊口,凭着部队里学来的烧饼油条、磨豆浆功夫,凭着对家乡美食的眷恋,手工制作油条、烧饼与豆浆,在中正桥边推摊贩售。因为这些老兵手艺地道,磨出的豆浆新鲜营养香浓可口,做出的烧饼油条色泽金黄松软酥脆,后来逐渐传遍台湾全岛乃至大陆。就是这样一个土生土长的食品,人们的知晓率却不如肯德基这个舶来品,真是不可思议。

我一路走来一路张望着,在“李先生”、“味好家”、“吉野家”等林立的招牌中,突然“永和豆浆”牌匾映入我的眼帘。红色的匾底,有些卡通的“永和豆浆”四个字调皮地在上面“跳着舞”。终于找到它了!

“一碗豆浆,不加糖,两根油条。”快步走入店堂后,我快速地点着早餐,恨不得立马就吃上。

服务生微笑地接过小票,让我在餐桌前等候。我找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环顾着小店。这是一个并不很大的永和豆浆店,干净整洁的设施,迎接着不算太多的顾客。墙上古色古香地书写着“「永和豆浆」一词,起初只是「过桥到永和喝豆浆」的泛称,后来简称「永和豆浆」……”褐黑色的字是竖着写的,标点符号也就成了这个样子。墙的四周还分布着其他有关豆浆以及永和文化的介绍。很喜欢这样的店内布置,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人文气息萦绕在周围。 

“一碗豆浆,两根油条!”

话音未落,服务生已来到桌边,将一大碗热气腾腾的豆浆和两根偌大的酥黄油条摆在了我的面前。我按捺着急迫的心,先用手在豆浆油条上面扇着。啊,一股浓浓的豆味儿和油条香混杂在一起扑面而来,我深深地吸了口气,再深深地吸了口气,自我陶醉一下下,然后拿起油条将一头放入豆浆里,再提起,油条粘着滴答下落的豆浆,水灵灵的,我凑上去使劲地咬了一口,直咬得满嘴流浆抹油。嗯,久违了的味道,久违了的感觉!是谁发明了这种吃法?而我又偏偏的超级喜欢!想来,豆浆油条就是应该这样蘸着吃的。再蘸再吃,又蘸又吃,一根油条一眨眼的工夫就被我消灭光了。

又拿起了另一根油条,将其放入豆浆的一刹那,我忍不住扑哧一下笑出声来。四周看看,人们都在专注地吃着早餐,没人发现我的“反常”。是我突然想起了一部电视剧里的画面。一位外国女婿到中国家庭做客,早上,岳父岳母给洋女婿买来了中国传统早餐豆浆油条,洋女婿拿起油条不知道怎么吃。岳母告诉他:蘸着吃。只见洋女婿突地站了起来,岳父愣了,问:你怎么了?洋女婿振振有词地说:不是让我“站”着吃吗?一桌人恍然大悟,又哄堂大笑。

美滋滋地吃完油条,我又端起写有“永远的朋友,和乐的家庭”字样的大碗,将那热乎乎的、上面飘着油花的豆浆,咕噜咕噜地、毫不斯文地送入嘴里。渐渐地,身上有了微汗,仿佛做了运动,周身毛孔打开,温暖而舒畅。早年蒋夫人为永和豆浆赠词“玉液琼浆,甘如蜜酪”,总感觉有些夸大其词,此刻,我觉得这样的赠词不为过,因为喝过的感觉岂止是一个词或者一句话能够形容的?好久没有吃出这样的感觉了,即便记忆中的豆浆油条也未曾给予过我如此的感受。

小的时候,吃上一次豆浆油条,那就像过节。街头的早点摊位上,一口大铝锅里放着煮好的豆浆,妈妈先让卖者将豆浆灌入暖瓶中,然后去等候油条。那油条正在大铁锅里发黑的油中炸着,而这,并不影响诱人的香味儿随风飘出,直呛得我流口水。待随着妈妈到家后,狼吞虎咽地吃完豆浆油条,都似乎忘了品味。尽管如此,记忆中的豆浆油条仍是以美味的身份存在的,以至于成年的我会时常地想起它们,即便知道油炸食品不好,也忍不住偶尔地吃上一次,解解馋。

用纸巾擦拭着额头渗出的微汗,坐在椅子上全身放松,舒缓着饱胀的胃。隔窗望见马路斜对面的那个肯德基店,搜索所有记忆中肯德基食品的味道,我也找寻不出如对豆浆油条般痴迷的感觉。如果在两者之间选择其一作早餐,我定是偏爱传统的豆浆油条。经常诧异于豆浆油条间的绝配,那么的合味,配合得无可挑剔,而且一直固执地认为,它们彼此是任何他物无法替代的。记得有首歌歌名就是《豆浆油条》,歌词是这样的:“……纯白的豆浆,是纯白的浪漫……油条,很简单却很美好。我知道你和我就像是豆浆油条,要一起吃下去味道才会是最好……豆浆离不开油条,让我爱你爱到老,爱情就需要这样它才幸福美好……我喝碗热豆浆,眷恋着还想要。你吃完金黄油条,爱情又要再发酵……”

豆浆油条竟然和爱情融合得如此之妙,难道不让人感慨于豆浆油条的默契与美好吗?望着窗外,我默默地祈祷,这给人带来温暖和渊源的豆浆油条也能像爱情一样,永远存在于人们的话题之中,永远存在于人们的餐桌之上,让豆浆油条成为人们心目中永远的豆浆油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