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志愿者

标签:
抗疫情感 |
分类: 抗击疫情 |
疫情中的志愿者
做了三天“大白”,认识了几个志向相同的人,他们都是本小区的居民,有着各自的生活及鲜明的个性。疫情肆虐北京,核酸检测全面铺开,这项浩大的防疫活动,唤醒了他们心中一个共同的愿望,做一名志愿者!
王旭达,我们也叫他大旭,正值满脸青春痘的年纪,有着一身的肌腱和一个不合情理的大肚子。疫情期间居家办公,时间有了宽裕,精力旺盛又不甘寂寞的体育人才开拓了第二职业,成为社区的一名志愿者。年轻人有朝气,有干劲,有头脑,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经常是上午在小花园检测,下午就到封控楼中入户核酸了。
检测现场是“大白”的天下,不好分辨彼此,若想在众里寻到他,只看突出的肚子就能推断出他在哪个岗位忙活了。
“韩大爷”并不大,未及耳顺之年,他的名字有点女性化叫韩春燕,性格可一点不“娘”。大家这么叫他其实也没错,他身上确实有北京大爷的范儿,带着点痞气,带着点不忿儿和特给面儿的仗义,遇到可尊敬的人,他会特别的尊敬,遇到狂妄的人,他横不论,该说说该怼怼管你丫是谁,典型的北京老爷们儿。
韩大爷这志愿者当的是称职称责,后勤保障工作即精细又周到。在临时征用的乒乓球室里,球台上各类防护用品分别排开,一目了然又拿取方便,什么东西放在哪儿,都在他心里装着呢。下班后别人都走了,他还要收拾整理清点库存,准备明天的足量供应。
“韩大爷”不光是官称也是一个符号,我们经常用这个符号确定位置,“这些试剂放韩大爷桌上,垃圾放韩大爷门口。”
余健,退役军人,如今以“首都老兵”和志愿者的双重身份,战斗在抗疫一线。共产党员光环下的优越感和军旅生涯铸就的刚强,在他身上不可抑制的漫溢出来,然后化作干劲就落实到了抗疫的工作中。他虽退役却依然保留着军人的风范,干活干净利索快,检测现场的几项体力活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那两个遮挡阳光的大伞,是最考验人体力的,早晚铺展和收拢时,他扛起来就如同扛起一面旗帜。
他就是集聪明和强健于一身的北京青年,满满的正能量,让人感受到当代退役军人的风采。
徐昊,中国传媒大学的高材生,智慧型的书生意气,是信息科技领域的践行者。虽是书生,抗疫一线却一点不含糊,从指挥民众排队,到接替扫码测温,哪里需要帮助协调,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到,把聪明睿智发挥在各个方面,检测现场总能看到那个忙碌的大个子。
现场关键的环节,是每天早上的布置场地和检测结束时的收拾封装,最紧张也是最累的,每次他都不缺席,以高大的体量统领着体力和耐力活儿,有着“一览众活儿小”的气魄。能力大责任也大,他也时常因工作需要,转战在更需要的地方,随叫随到,在星三区的检测现场是位不可或缺的服务主力。
王月茹,一位继续发挥余热的大姐,因为工作认真,退休后依然负责非公党建的工作,是位合格的老党员。如今加入到志愿者中,又以精明干练著称。确实,她干活麻利一个顶仨,一上午的时间就在东三环边上的检测现场,用手机扫描身份信息六百多个,这个量级一般人做不到,简直是劳动小能手啊!
她下午结束工作后脱下防护服,拿起今天的第一杯水,笑着说起今天的战绩及操作经验,好像说的不是辛苦而是什么高兴的事儿。像这样的工作强度,已经连续好多天了,还能保持这心态,真是难得!
能干、热情开朗是月茹姐的主旋律,难怪冯主任拍着她的肩说,这是我们干活的主力,要好好保护自己,不能有任何闪失啊!
冯建欣,将芳星园三区主任和书记的工作一肩担,能力可见一斑。在小区防疫中也是大姐大般的存在,从安排工作召集人员协调各方事项,到申请汇报物资调配,大事小事一大堆,整天忙得手脚不停闲,却也不忘在碰面的时候,说上几句暖心的话。在大姐大的带领下,兄弟们也是非常的给力,一句简单的回复即能表达出大家的心情:“抗疫工作我们听你的,你说干什么我们就上!”
几个志愿者兄弟都是北京人,是共同的志向走到一起。战斗在抗疫前线,他们相互照应默契合作,难得的是彼此还都特合得来。没有寒暄,没有隔阂,没有虚情,有的是一起打拼的兄弟的交情。
志愿者,这名字被赋予了某种激情与社会责任感,有着令人敬佩的奉献精神。在这样一场全民的抗疫大潮中,既然无缘职业医护,就做一名志愿者参与其中,让风险、辛苦、充实与疲惫,来诠释人生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