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毛翰:《二泉映月》填词自注

(2024-04-07 19:03:11)
标签:

二泉映月

填词

歌词

注解

注释

http://5sing.kugou.com/fc/18161945.html  (《二泉映月》女声独唱)
http://5sing.kugou.com/fc/18161944.html  (《二泉映月》男声独唱)

毛翰:《二泉映月》填词自注

二泉映月试填之词,今有男声、女声演唱版在网上流传,点赞者众,质疑声也不少。为此,我写过一篇5000字的《关于〈二泉映月〉填词答网友》,包括“名曲填词的价值之辨”、“《二泉映月》的主题之辨”和“瞎子阿炳的人设之辩”。白话填词,本不必注释,就算误读也误不到哪儿去。今闲来无事,加几条自注,好像也不太多余。

 

二泉映月

一城知音半城苦

一根苦竹

替我探问人间的路

泉水悠悠寒与暑

月光淡淡有与无

 

一城知音半城苦】:网上有人问此句何意。此句脱口而出,也没什么深意,大概是说,阿炳在无锡城里知音很多,同命相怜,知音也多是受苦人。即使富贵人家春风得意,也不免有失落困苦与之共鸣之时。

今日抖音,有语音自动转文字的功能,其语音识别有误,这一句常被误读为一城知音半城”。空就吧,阿炳琴声响起,风靡一城知音,以致万人空巷,以致一座无锡半城为之,如此这般理解,也无不可。只是这个“空”字没有落在韵脚上。

苦竹】:竹子的一种,其笋有苦味。李白《山鹧鸪词》:“苦竹岭头秋月辉,苦竹南枝鹧鸪飞。”白居易《琵琶行》:“黄芦苦竹绕宅生。”一根苦竹抖音语言识别为一根枯竹”,枯竹也通。不过,作诗填词虽不必学江西诗派“无一字无来历,无一句无出处”,此处“苦竹”其来有自,还是多一点韵致。何况,枯竹之枯,枯在眼里,苦竹之苦,直接苦在人心中。

 

春夏秋冬

人生百年能几度

东西南北

不知何处是归宿

 

春夏秋冬】:这不是一年的四季,而是一生的四季。春夏秋冬东西南北,这时空的交困,生命的悲伤,属于阿炳,也属于天下所有人。

 

来到这个世上

谁知我心中的苦?

琴声有泪泪已尽,

惟愿那山中泉依旧,

惟愿水中月如初。

 

来到这个世上】:这一节三易其稿,改得非常辛苦。2018年8月5日稿:“我不堪天降大任啊,也受不了斯人苦,劳我筋骨,饿我体肤。我只是地上的一棵草,我只要草上的一珠露。”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让他达到音乐巅峰,必让他先行受尽身心磨难,这也说得过去。但以阿炳的口吻这样唱,不免有生硬之感。2018年10月23日,前3行改为:“我来到这个世上啊,有受不完的身心苦,光明和自由已不属于我。”感觉仍不到位。而“我只是地上的一棵草,我只要草上的一珠露”两句,化用“一棵草一颗露水”的民间谚语,有别于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放,作为一种卑微人生的写照,也还行,只是游离了“二泉映月”的整体意境。于是这5句彻底删除重写,断断续续改了无数次,直到2021年5月27日,才算定稿。

 

命运弃我

弃我秋风茅屋

只有那天边一弯月

翻过芦墙来看我

看我比孤独更孤独

看我比无助更无助

 

【秋风茅屋】:“秋风”“茅屋”结伴,屡见于唐诗,杜甫有诗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诗云:“多病秋风落,君来慰眼前。自闻茅屋趣,只想竹林眠。”张继《宿白马寺》:“萧萧茅屋秋风起”,戴叔伦《题友人山居》客怀无计答秋风。数家茅屋清溪上”。本不想袭用唐人语象,却很难找到替换词,改“西风茅屋”有点刻意,改“茅庐”又落入另外的窠臼。诗歌创作要有创意,包括语言的原创、首创,所以要尽量避用前人的成语,要“胆敢独造”(齐白石语),但这独造之语不能让人有生造、不文之感。两难之间,如果不能独铸新辞,让人惊艳,则不妨似曾相识,亲切可人。

我知道,阿炳在无锡的故居为砖瓦建筑,并非茅屋、芦墙,但艺术的再现不必完全写实。

 

可恨苍天不公

做贼的眼贼亮

偏叫乐师去做瞽

瞎子阿炳已死掉

没有死的只是那一把二胡

 

偏叫乐师去做瞽】:瞽,盲人,瞎子。《周颂·有瞽》注云:目无明则耳聪,使为乐官,名之曰瞽。”周朝设乐府,请盲人乐师去做乐官,执掌乐府,人尽其才。阿炳少年聪慧,精通音律,后染病致盲,流落街头,“偏叫乐师去做瞽”是阿炳的愤激之辞,”在这里,只是盲人、瞎子。

今中学语文,有文言文《两瞽》《盲子窃钱案》《召公谏厉王弭谤》《劝学》及《周颂·有瞽》,字频出,已不算冷僻。

【瞎子阿炳已死掉】:有人说,直呼“瞎子阿炳”很不礼貌,说“死掉”有失敬重,建议改为“阿炳先生已作古”或“已仙逝”。建议者没有注意到,这首填词,通篇都是第一人称,是代阿炳抒怀,代阿炳书愤,从“一根苦竹,替我探问人间的路”,到“谁为我一哭”,一共用了12个“我”字。不是毛翰说“瞎子阿炳已死掉”,而是阿炳自己仰天长号:命运弃我,天不容我,但,就算我阿炳瞎了,了,我的二胡,我的琴声也会活在人间!

 

阿炳一生穷

阿炳一世苦

弦歌三百首

首首不果腹

天生我才有何用

天妒我才我何辜

谁为我一哭

 

【阿炳一生穷】:这里的穷,有别于贫,关乎物质世界,更关乎精神世界,所谓日暮途穷穷途末日与开头的一根苦竹替我探问人间的路”相呼应。

【弦歌三百首,首首不果腹】:字面的意思,可能是拉琴卖艺,艰难谋生,食不果腹。其字里行间,未尝不在感慨世态炎凉,人艺贱,质疑着当初“一城知音”的自信。

天生我才有何用】:天生我材必有用”是少年壮志,人所共赏;“天生我才有何用”是人生常态,人所共伤。与之相应的是“天妒英才”。

有人问,究竟是天生我”,还是“天生我才”?应该说,“”是比喻,天生我这参天大树,“我才”是直言,天生我满腹才华。而人们更习惯说“天才”而不是“”。

 

                            2024年4月7日19:01:03

                        (此文发表在《书屋》2024年第7期,改题《二泉映月》填词的十条自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