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东川红土地】乐谱凹人家

看了一些攻略:看日出要到“打马坎”,日落可选择“乐谱凹”“瓦房梁子”一带。
我们到达当天自然是先“日落”了。翌日清晨再奔“打马坎”拍日出。
实地走了才知道,“乐谱凹”、“螺蛳湾”、“瓦房梁子”这几个所谓景点,实际都挨着——没有什么明显界限。
除了“乐谱凹”在路边有块石头立着,其它两个地方很是模糊。问当地人,只把手这么一挥、一划拉,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所以,我们便也不再纠结于景点的名称了。反正哪儿好看就在哪儿呆着、拍着吧。


这一带视觉广阔,地势相对平缓却又有曲线。
而相对于春秋季节浓烈的色彩,此时浅浅的红、浅浅的黄、浅浅的绿的色块,也算是给我们远道而来的拜访者一个交代了。仿佛织就成的一块块彩色锦绣,柔柔地铺盖在大地上。
穿插在锦绣中的流线公路,又好像为其增添了一种韵律美。


游客们大多在此拍个照便匆匆离去了。

而我们则要耐心等待落日时光影的变化。

网络红人,给很多摄友做“麻豆”的那位老羊倌没有见到。只见到这位老汉。大锅请他抽支烟。
看得出,老人非常喜欢看每天游客来此。或许大山里的生活太孤独冷清了,他渴望有点变化的生活。
红土地,最早有旅游经济意识、有经济实力的已经开了旅馆、客栈、饭店。一般的农民,慢慢地有了意识,就像这样做些小买卖——
这对卖烤洋芋的夫妇是前面那位老汉的儿子儿媳。路旁坡上崭新的门户院落显得与众不同。一看便知道是个勤劳致富的人家——



房子显然是新盖的。院子里养着鸡(可给游客提供饭菜)——

夫妇俩门口小摊、屋里活计,两头忙着——


此外,这家还搭了一个“观景台”提供游客、摄影者,每人收个3、5块钱。
“观景台”在院外一块山坡地上。一个2、3平米简陋的水泥台子。


观景台的确视角不错。如果在对的季节、对的天气,可以在此出些日落红土地的片片。
其实,“观景台”对面的一片坡地上也是视觉很好的拍摄地。我们之所以没在那里而选择了“观景台”,另有原因。后面揭晓。

云南温差很大:虽是冬季,中午热得恨不能穿短袖。可是早晚很凉。
随着太阳渐渐日落西山,山风也凛冽起来。
忍着透心凉,陪夕阳西下,期冀出现一幅壮美的画面。
可是,终究,还是一如既往的平淡。没有想象的奇迹出现。
好歹,等来了一个放羊人和一群羊走进了画面。
光影里牧归的羊群给夕照的红土地增添了些许动感。

路旁这片杂草荒地,因为最佳观景点,无疑是游客们拍照不二的选择——

可是,可是,假如你只顾着兴奋,而忽视了地上这块不起眼的牌子,那么,对不起,你就掉入了一个陷阱(这便是我们不敢在此而选择交几元钱上观景台的原因)——

请仔细看清楚了哈!
虽然语句狗屁不通,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100--200元,这个你必须敏感了哦!
这下你该明白是有人占地为王,设陷阱敲诈了吧——

一辆旅游大巴不明就里,在此停下让旅客观景拍照。当游客们开开心心上了车,忽然有人出现,拦住车,需每人交200大洋才放行——

好说歹说,交涉良久,以1000元成交——

对于这种无赖恶霸行为,路边这家卖烤洋芋的男人气得直骂“这小狗日的!”——因为只要稍稍善良有脑子的当地人都明白这种恶劣的行为带来的后果。

就像这片贫瘠而美丽的红土地一样,这里的人性有恶也有善。
毕竟那种地痞无赖是极少数。这家人家则是完全靠友善、勤劳、忠厚以及正当的旅游收入致富改善生活的。因为上他家观景台收了钱,夫妇俩不好意思,硬要请我们吃五香蛋、烤洋芋。

临别的时候,那位著名的羊倌“老麻豆”出现了——

没有请他摆“破丝”。因为喜欢这里真实自然的状态——

提示:上述陷阱在“乐谱凹”与“瓦梁房子”之间的“螺蛳湾”。没有路标。看见博文里提及的,路旁卖茶叶蛋、烤洋芋的那户人家对面便是。(注:不是他家设的。是村里几个小混混的恶行。)小心。
http://file8.mafengwo.net/M00/A6/41/wKgByU-46QrLYH21AAB_sBD9N9g93.groupinfo.w600.jpe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