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学校放学早,由我接孩子,奶奶接的时候是不准随便玩的呢!
“今天我就不去幼儿园,去哪儿都成!”抱抱一看见我,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随你呀,爸爸最大的优点就是听抱抱的话。”很多时候,我比儿子还贫,用语言刺激儿子的词汇量和调侃。
“那咱就回家吧。”抱抱突然变得像个大孩子。
路上遇到了他的幼儿园同学静静,二个人一路勾肩搭背的还挺逗,一路说笑一路玩,分手时二个小家伙还有点不舍呢!


回到家,抱抱自己趴在地板上玩“小军人”,自编自导着他的战争游戏,我趁机将第一课的生字写在了黑板上。
一场我方“漂亮的战役”很快结束了,抱抱看见了黑板上的字:“这不是我们第一课的生字吗?你什么意思呀?”
“让你给爸爸讲讲呗,看你们老师是怎么教你的呀?”
“那你直接问我们班的语文老师不就成了吗?问我干嘛?”抱抱瞪着眼睛,白了我一眼。
看来,我的调侃起了反作用了呢!我需要改变战略了。
“嘿,成,明天我问你班语文老师,说你都不认识。”
小家伙上当了,指着黑板上的字一个一个念了起来,结果“窗”“各”“眨”“汤”四个字不认识。想了很久也没有猜出来。
我终于逮住机会,博文的“窗”、“眨”、“睛”有了用武之地,好一番详细解说加涂鸦乱画,抱抱很快记住了,甚至洋洋得意地背诵起课文来了,我突然发现这是一个传输“押韵”的机会。
“抱抱,课文的第二句话、第四句话的最后一个字是什么字呀?”
“是‘圆’字。”
我把圆的拼音写在了黑板上,接着又找来《小学生古诗》一书,和抱抱一起查了几首古诗的二、四、六、八句的最后一个字,并一个一个把诗的2、4、6、8句的最后一个字写在了黑板上标出拼音,分出韵母,很快抱抱就发现了里边的规律:“都是同样的韵母呢!”
我用紧紧拥抱儿子的方式奖励了抱抱,然后和他一起总结出了一句话:“写诗歌或者儿歌的时候要注意,第2、4、6、8句的最后一个字要使用同样的韵母,就是押韵了。”
我把这句话写在了黑板上,和儿子一个字一个字地指着读了一遍,然后拍了拍儿子的屁股:“接着玩去吧,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