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章胜贤的钱塘记忆》--(卅五)--杭城“救火会”

(2018-05-01 09:35:26)
标签:

钱塘记忆

章胜贤的钱塘记忆

章胜贤原创作品

杭城旧时救火会

分类: 章胜贤的钱塘记忆
http://s8/mw690/001oJDUDzy7k7ehcAxF67&690

丁酉岁末,上天竺访师友子宽,欣获赠师友治印二方和旧时杭城救火会铜盔一顶。徐徐打开1995年10月10日《城乡文化站报》和《杭州日报下午版》的包裹,一顶形制特别的铜盔呈现在眼前。凸起的盔顶正面是一枚国民政府国徽,徽下盾形铜牌上横向冲印“杭市宝庆桥”,纵向“救火会”共八字。帽沿正面錾刻“锡金公所助”五字,原有古铜色的罩漆已斑驳,露出了铜胎的金黄本色。

杭市宝庆桥位于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湖墅仓基旧址。如今,此处高楼林立,古桥已被岁月湮没。

据考“锡金公所”于清朝同治年间由无锡、金匮二邑的乡贤、富商出资创建于沪上的公益性会所。何故会赞助“杭市宝庆桥救火会”铜盔?杭城其它的救火会是否也曾得到“锡金公所”的赞助?这项赞助是否与京杭运河的水运、仓储有关?有待考证。


 

丁酉岁末,天竺山访友。


http://s8/mw690/001oJDUDzy7k7ekglTN97&690

 

铭文“杭市宝庆桥救火会”&“锡金公所助”铜盔。

http://s6/mw690/001oJDUDzy7k7epiVbDb5&690

铜盔铭文。

http://s15/mw690/001oJDUDzy7k7esetgGce&690

铜盔沿口錾刻“锡金公所助”铭文。

http://s12/mw690/001oJDUDzy7k7ev8krh9b&690

旧时,杭城的救火会是民间公益性的社会组织。我家旧居位于杭城“旗下”的腹地吴山路上,左邻右舍的当家人都是经营米店、酱园、饭店、煤炭店、车行、木作坊、水暖电料店、茶馆、豆腐店、鞋庄、裁缝店等店铺作坊的业主,各行各业的业主每年都会缴纳一项赞助资金给救火会作为添置消防器具和活动经费,凡身体力所能及的业主也都是救火会的成员。曾听救火会兼职的长辈说。旧时,城隍山上有一座火警瞭望塔台,昼夜有专人在塔顶值班瞭望,可鸟瞰杭城及近郊的四乡八野,凡有不明状烟火燃起,经定位后以大钟发出声号报警,洪亮的钟声能传遍杭城的大街小巷,各区域的救火会可以根据声号辨别火警的确切区域和位置,无论酷暑寒冬,还是白天黑夜只要听见自己辖区的火警钟声、哨声、铜锣声都会义不容辞地奔向火警现场参与救火。“城隍山上看火烧”的由来也与此有关吧?

旧时,杭城的民居店铺大都是砖木结构,民间的生产、生活、宗教活动中火警火灾频发。民间组织的救火会在防灾救灾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我岳母常挂在口头上的“娘家来咚清河坊新宫桥救火会对照大树下钉鞋店”的新宫桥救火会大约是杭城最早规模最大的救火会之一了。我印象最深刻的救火会还是我家附近浣纱河鞔鼓桥堍的消防队了。


旧藏:锺久安先生40年代摄“立马吴山第一峰”,杭城城隍山鸟瞰,左江右湖--“

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

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

 

http://s6/mw690/001oJDUDzy7k7ezrTznc5&690

现消防队制服款式之一。

http://s12/mw690/001oJDUDzy7k7eCJS7Vbb&690

现消防队制服款式之一。

http://s8/mw690/001oJDUDzy7k7eFRmKz87&690

2018年1月19日,丁酉腊月初三,吴山路协兴里三弄金家妹子相邀吃茶。席间,隔壁罗家“大光明电料店”二阿哥告诉我,罗伯父也曾是上城消防队公益队员,原先家里配备消防队发放的消防器材“苗子”、“铜盔”、“消防斧”、“消防服”、“警哨”等装备齐全的。但是,由于通讯设备落后,遇警遇险不能及时报警造成施救不及时而家破人亡的灾祸还是会时常发生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曾亲眼目睹吴山路豆腐宝泉(也曾是义务消防队成员之一))的“尉乾泰”隔壁店面出租给宝根开过桥米线店的,因店家的烟道导热引起了火灾,青天白日里火苗透了天,等到近在咫尺的消防队赶到,已是“火烧连营”好几间木结构的楼房瞬间化为灰烬。我可惜的是“发小”阿月半家父建国初经营小书摊遗留的数百本民国时期沪版的连环画“小人书”在这场无情的火灾中遭劫难化为灰烬了。

http://s11/mw690/001oJDUDzy7k7eJ9lp0ea&690

八十年代初,忠清巷纯阳庵巷一场火灾后~

http://s7/mw690/001oJDUDzy7k7eLCJRY86&690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也曾目睹忠清巷纯阳庵巷的一场火灾,因住户用火不慎引起的火灾,顷刻间“封火墙”内的民居及家具烧毁了一大片。灾后,原本的“瞒塞弄堂”拆通后可以直达七龙潭至东河畔了。

 

 俗话说,“水火不留情”,“水氽一半,火烧全完”,“防火、防盗”还是预防在先为重。不要“混沌沌,敲六更”麻痹大意造成灾祸殃及众邻及自身!

九十年代,消防救火现场

http://s16/mw690/001oJDUDzy7k7eQr8Av5f&690

2018年3月1日,戊戌正月十四杭城闻澜阁。戊戌三月十五修改稿。

http://s8/mw690/001oJDUDzy7k7eSqqtF27&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