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六游捺山

标签:
旅游时尚图片文化美食 |
分类: 山水寄情 |
正月初六游捺山
正月初六,人人过生日,一家三口怀仁聚智,乐山乐水,开始了捺山之旅。只知道绿扬春茶叶产于捺山,于是就在路边的小店买了一斤。其实捺山的地质很值得一看,远看捺山,就是一个高耸的大土丘,好像一张大锅扣在仪征后山区。在苏中,捺山海拔排名第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早春时节,青黄相接。从停车场到入口,两排水杉还未吐出新叶,周边的茶树青枝绿叶,等待清明节上市。检票入园,向东竹林夹道,曲径通幽,盘旋而上,满山的杂树还光着膀子,遍地的荒草很怕野火,裸露的黄土如一堵堵墙。
在大石柱观色,视野开阔。原来这里是采石场,经过规划设计,以石为材,构造了上山的台阶、题字的小品、围潭的曲径,与黄色的芦苇丛、白色的玄武峰、绿色的清泉水、青色的小竹林,形成了一道道风景。人在画中走,手机拍不停,虽没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势、五岳独尊的辉煌历史,也没有张家界的群峰林立、爬玉龙雪山的上气不接下气,但是不得不佩服火山喷发的神奇。这石柱是地下冒出来的,是火烧水洗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雷电劈出来的。
在小餐厅吃饭,休息片刻。旁边就是地质博物馆,从一楼到三楼,一幅幅景观照片,一件件考古物品,一段段还原视频,我们科普了一回,也体验了一番。五百万年以来,这里经历过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需要足够的想象力。
在雁泉桥上下,锻炼身体。从指示碑到到雁泉桥,要拾级而上,在山上步行数百米,可以俯瞰地质博物馆、大石柱景观、周边的农田和月塘镇区。再拾级而下,就到目的地了,可是天上没有大雁,桥下没有泉水,因为我们错过了季节。妻儿跟不上我的步伐,坐在路边的石凳上休息,一名儿童在父母的带领下在山坡上挖野菜。
在白龙泉茶坊,坐等妻儿。又一个下坡,一座砖砌建筑吸引了我的眼球,不少游客在此停留,有烤肠、煮玉米等小吃,还有面条。约十分钟后,妻儿下山了,吃了一碗阳春面。白龙泉在离此不远的山谷中,有龙嘴,有龙井,有龙河,当然也有小白龙的传说。
在果老溪浮桥,走错了路。又一个上坡,一座浮桥拦在我们面前,与男女老少一起摇摇晃晃,别有一番情趣,左侧一股涓涓细流滚滚而下,还不能叫瀑布。过桥在山盟石与妻合影留念。沿着盘山公路下行,谁知回到了起点,只得又返回,妻子怨天尤人,坐在捆石坡被捆住了手脚,望着飞来石发呆。在我的催促下,在青龙壁没有找到虎穴,却看到了青龙潭,只是一个不起眼的水塘,有几只鹅在戏耍。
早春季节,乍暖还寒。如果阳春三月来,可以看到一片片新绿,一朵朵鲜花。如果盛夏金秋来,可以吃到山珍野味,新鲜水果。如果寒冬腊月来,遇上一场大雪,千树万树梨花开,我们便返老还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