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视的成语

(2018-03-14 07:57:54)
标签:

成语

教育/原创

文化

分类: 一.相似成语组合

1.命根子----有生命或精力来源的东西。比喻最受人重视的晚辈或最重要或最受重视的事物。

2.一节一行----谨守一种德行。常指丢弃大义而史注重小节德行。


3.一笑了之----笑一笑就算了事,指不予重视。

4.三复斯言----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形容对它极为重视。

5.人微言轻----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6.口耳并重----对说和听的训练同等重视。

7.千叮万嘱----再三再四地嘱咐。表示对嘱咐的事情极重视。

8.千金弊帚----弊帚:破扫帚。一把破扫帚,看得同千金一样贵重。比喻东西虽然微贱,却十分珍惜重视。

9.大有可观----指很值得看,很值得重视。

10.云烟过眼----象烟云在眼前一晃而过。比喻事物很快就成为过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也指荣华富贵转眼已成过去。

11.文武并用----形容既重视文治,又重视武功。

12.不可偏废----偏废:侧重一方,忽略另一方。指两方面都应同样重视,不能片面地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

13.不闻不问----闻:听。人家说的不听,也不主动去问。形容对事情不关心。

14.不知疼痒----是疼是痒都不知道。比喻不体贴,不关心。

15.无关重轻----形容无关紧要,不值得重视。

16.无动于中----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17.目不旁视----视:看。形容对身边的事物不关心或不愿看。

18.自惜羽毛----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


19.耳边之风----耳旁之风,一吹而过。比喻不重视,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

20.令人注目----注目:视线集中在一点上。指引起别人的注意或重视。

21.另眼相待----用另一种眼光看待。指看待某个人不同一般。也指不被重视的人得到重视。

22.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指看待某个人不同一般。也指不被重视的人得到重视。

23.名重一时----名:名声;一时:当代。一个时期内名声很大,受到广泛重视。

24.仗义行仁----注重义气,施行仁德。

25.以玉抵鹊----抵,抛掷。比喻有珍贵之物而不知爱重。

26.听而不闻----闻:听。听了跟没听到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

27.如获至宝----至:极,最。好像得到极珍贵的宝物。形容对所得到的东西非常珍视喜爱。

28.好奇尚异----好:喜欢;尚:注重,喜爱。喜欢和注重奇怪特别的事物。

29.打入冷宫----打:与某些动词结合成为一个词,表示进行的意思;冷宫:古代皇帝把失宠的后妃软禁于冷僻宫内。比喻人不被重视或把事情搁置一边。

30.红得发紫----形容一个人走红,受重视到了过分的程度。

31.鸡头鱼刺----比喻轻微而不被重视的的事物。

32.忧公忘私----关心公益,不顾私利。

33.过耳春风----经过耳边的春风。比喻听话的人不重视,或认为不值得听。

34.进本退末----本:根本;末:枝节。指重视根本、主要的东西,抑制直接、次要的。

35.舍己芸人----指看重别人,轻视自己。

36.孝子爱日----指珍惜与父母共处的岁月,能及时行孝。

37.身微言轻----微:卑微。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38.里巷之谈----出于街头巷尾的谈论。也指没有知识的人所说的话。多指轻视他人说的话,不值得重视。

39.岗头泽底----唐代极重视世族,崔、卢、李、郑为甲门四姓,称卢氏为岗头卢,李氏为泽底李。泛称豪门世族。

40.坐冷板凳----冷:凉。比喻因不受重视而担任清闲的职务。也比喻长期等候工作或长久地等待接见。


41.放在眼里----指重视,看得起。

42.明珠暗投----原意是明亮的珍珠,暗里投在路上,使人看了都很惊奇。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视。也比喻好东西落入不识货人的手里。

43.相互尊重----尊重:敬重,重视。指互相重视。

44.现实主义----注重事实或现实,反对一切不切实际或空想的性格。

45.视为等闲----等闲:无关紧要。把它看成无关紧要,不予重视。

46.视而不见----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

47.视同儿戏----把事情当成小孩儿玩耍一样来对待。比喻不当一回事,极不重视。

48.视有如无----把有事看得象没事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当一回事。

49.阿猫阿狗----旧时人们常用的小名。引申为任何轻贱的,不值得重视的人或著作。

50.河汉予言----河汉:银河,比喻言论虚夸迂阔,不着边际。把这话看作不实的言论,不重视。

51.弦歌之音----弹琴和唱歌吟诗的声音。古时学校重视音乐教育,也泛指教育或教学活动。

52.蚁穴坏堤----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乱子。同蚁穴溃堤”。

53.轻生重义----指轻视生命而重视正义事业。同轻身重义”。

54.轻财仗义----轻财重义。指轻视钱财,重视士人。

55.轻财好士----轻视钱财,重视读书人。

56.贱目贵耳----指轻视眼前所见,重视远道传闻。比喻舍近求远

57.青眼相看----青眼:眼睛正视,黑眼珠在中间,比喻对人尊重或喜欢。形容以看得起的态度相待。亦作“青眼相待”、“青眼待”。


58.竞今疏古----指重视现代的,轻视古代的。犹厚今薄古

59.爱人好士----爱护、重视人才。

60.爱毛反裘----反裘:反穿皮衣,指皮毛朝里。古时穿皮毛衣服,毛的一面向外。比喻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

61.委弃泥涂----委弃:抛弃;泥涂:泥泞的道路。被抛弃在泥泞的道路上。形容人不受重视,被弃置不用。

62.厚今薄古----厚:推崇,重视;薄:轻视,怠慢。重视现代的,轻视古代的。多用于学术研究方面。

63.厚此薄彼----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怠慢另一方。比喻对两方面的待遇不同。

64.贵而贱目----比喻相信传说,不重视事实。

65.贵壮贱老----看重年轻力壮者而轻视年老体弱者。

66.虚名薄利----虚浮的名声,微薄的利益。指不看重世俗名利。

67.等闲视之----等闲:寻常,一般。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预重视。

68.道旁苦李----比喻不被重视的人。

69.烟云过眼----象烟云在眼前一晃而过。比喻事物很快就成为过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

70.称贤荐能----称:称扬。指重视人才,推举贤能。

71.珠投璧抵----谓以珠玉投掷鸟鹊。比喻人才不被重视。

72.埋没人才----不重视有才能的人,让其不能发挥作用。

73.耗子尾巴----耗子尾巴没有肉。比喻没有多大好处,不值得重视。


74.謏言謏说----謏:小。指不值得重视的言论或指流言蜚语

75.惇信明义----惇:重视;信:诚实。重视信实,明白理义。

76.敬贤下士----尊敬贤者,屈身交接士人。旧时谓封建帝王或官员重视人才。

77.偏听偏言----偏:只注重一方面。只听信一方面,指处理问题态度不公正,方法不妥当。

78.偃革尚文----停息武备,注重文教。


79.漠然不动----漠然:冷淡的样子。形容对人或事不重视,态度冷淡,毫不动心。

80.满不在乎----满:全;在乎:在意。丝毫不在意。形容对事情一点也不重视。

81.狮子搏兔----比喻对小事情也非常重视、用出全部力量。

82.重义轻财----指看重仁义而轻视钱财。


83.重此抑彼----重:重视;抑:压制,贬低。重视这个,压制那个。指待人或处事不公平。

84.重气徇名----徇:曲从,偏私。重视义气,慕求声名。

85.重男轻女----重视男子,看轻女性。指轻视妇女的封建思想。

86.置之不论----之:代词,它。放在一边,不理不睬。形容毫不关心

87.尊师重道----道: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88.尊闻行知----尊:尊重。重视听到的意见,实行已懂的道理。

89.熟视无睹----熟视:经常看到,看惯;无睹:没有看见。看惯了就象没看见一样。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


90.薄今厚古----薄:轻视,鄙薄;厚:优待,重视。重视古代,轻视现代。

91.覆酱烧薪----指著作无价值或不受重视。

92.身后识方干----比喻一个人才,生前无人赏识,死后才被重视。

93.不登大雅之堂----大雅:高贵典雅。不能登上高雅的厅堂。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

94.千叮咛,万嘱咐----再三再四地嘱咐。表示对嘱咐的事情极重视。

95.墙里开花墙外香----比喻人做出了成绩,内部还不知道,外面人倒先知道了。比喻成绩不受本部门重视,却为其他部门赏识。

96.远来的和尚会念经----比喻外地来的人比本地人更受重视。

97.远来的和尚好念经----比喻外地来的人比本地人更受重视。

98.听而无闻,视而无见----视:看。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听到了当作没听见。

99.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注意。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100.豪末不掇,将成斧柯----豪,通“毫”。比喻祸害初萌生时若不加重视,酿成大患后再要消除,就很困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注意的成语
后一篇:看不起的成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