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等的成语

(2014-10-19 09:56:28)
标签:

成语

教育/原创

文化

分类: 一.相似成语组合

1.不二门----指平等而无差异之至道或独一无二的门径、方法。

 

2.一时伯仲----指两人水准才能难分高下。伯仲,指兄弟。

 

3.一视同仁----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4.一班一辈----指同等,不相上下

 

5.三六九等----指等级和类别多,有种种差别。

 

6.五雀六燕----比喻双方轻重相差不多

 

7.八两半斤----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不相上下。
 

8.人平不语----一个人如得到了公平合理的待遇就不会表示不满了。

 

9.力不同科----科:等第。力量的大小不一样。


10.力均势敌----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

 

11.工力悉敌----工力:功夫和力量;悉:完全;敌:相当。双方用的功夫和力量相当。常形容两个优秀的艺术作品不分上下。

 

12.口耳并重----对说和听的训练同等重视。

13.亡戟得矛----比喻得到的和失去的相当,或有失有得。

14.门当户对----旧时指男女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相当,结亲很适合。


15.大中至正----极为公正,不偏不倚。

 

16.大同小异----大体相同,略有差异。

 

17.方驾齐驱----方驾:并排驾马车;齐驱:一齐快跑。并排套着几匹马一齐快跑。比喻彼此力量、地位、才能等不相上下

 

18.不分胜负----分不出谁胜谁负。形容竞赛双方水平、技术相当。

19.不分轩轾----不分高下、轻重。比喻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


20.不平而鸣----平:公平;鸣:发出声音。指人或事物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

21.不相上下----分不出高低好坏。形容水平相当。

 

22.无偏无党----偏:不公正;党:偏私。形容处事公正,没有偏向。

 

23.无遮大会----无遮:没有遮拦,指不分贵贱、僧俗、智愚、善恶,平等看待。佛家语,原指布施僧俗的大会。后也用作其它的泛称。

 

24.世界大同----大同:我国古代一些思想家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指没有压迫、剥削的平等、自由的社会景象。
 

25.与受同科----行贿和受贿的人受到同等的处罚。


26.分庭抗礼----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27.公平正直----公道平等,不偏袒,不营私。


28.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29.平起平坐----比喻彼此地位或权力平等。


30.平等互利----指彼此享有同等待遇,互相有利。

 

31.半斤八两----八两:即半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32.半斤八面----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重量相等。比喻彼此一样,不分上下。亦作“一个半斤,一个八两”、“半斤对八两”。

 

33.各色人等----色:种类;人等:人们。社会上各种职业各个阶层的人们。

 

34.同功一体----指功绩和地位相同。


35.同等对待----同等看待,等同对待。

 

36.匠遇作家----匠:有专长的技工;作家:能手,行家。比喻双方本领不相上下

 

37.至人无亲----至人:指思想道德等方面达到最高境界的人。道德修养高的人对待万物一视同仁,没有亲疏的差别。


38.齐名并价----有同等的名望和身价。


39.齐量等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同“等量齐观”。

40.青春两敌----敌:匹敌,相当。指两人都处在青年时期,在年龄上相当。

41.男尊女卑----尊:地位高;卑:低下。在封建社会里男子地位高,女子地位卑下。这是重男轻女的不平等封建礼教。


42.苦乐不均----均:平均。同样的人享受的待遇却不相同。形容待遇不相等。

 

43.罚不当罪----当:相当,抵挡。处罚和罪行不相当。

44.罚当其罪----罚:处罚,惩罚。所作处罚和所犯罪行相当。

45.比量齐观----指同等看待。

 

46.比肩齐声----比喻地位、声望相等或相近。

 

47.加人一等----加:超过。超过别人一等。比喻学问才能超过一般人。也指争强好胜。


48.权均力敌----双方权势相当,不相上下。同“权均力齐”。

49.权钧力齐----钧:通“均”,平均,平等;力齐:协力。齐心协力用权,不专权。

50.地丑力敌----指土地相似,力量相当。

 

51.地丑德齐----丑:同类。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条件一样。


52.伯仲之间----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间:中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


53.如出一辙----辙:车轮碾轧的痕迹。好像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54.行同能偶----品行相同,才能相等。


55.刑无等级----对犯人用刑不考虑其地位的尊贵和卑贱。

 

56.低人一等----比别人低一级。多指社会地位低下。


57.利益均沾----有好处,大家都有一份。指平等合理地取得各自应有的利益。


58.称物平施----根据东西的轻重、多少,公平合理地分给他人。比喻一样对待,不分厚薄

59.视同一律----指同等看待。


60.法不阿贵----法:法律;阿:偏袒。法律即使是对高贵的人,有权势的人也不徇情。形容执法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61.陈平分肉----陈平:汉朝开国功臣,官至宰相。陈平分肉分得很公平,比喻一个人处理事情很公正。


62.秋色平分----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63.将遇良才----将:将领;良才:高才。多指双方本领相当,能人碰上能人。

64.将遇良材----良材:本领高的人。大将遇上本领高的人。比喻两雄争斗,本领相当。

65.铢两悉称----悉:都;称:相当。形容两者轻重相当,丝毫不差。

 

66.铢两相称----形容两者轻重相当或优劣相等。

 

67.棋逢对手----比喻争斗的双方本领不相上下。

 

68.棋逢敌手----比喻彼此本领不相上下

 

69.旗鼓相当----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70.鼓旗相当----两军对敌;对抗。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同“旗鼓相当”。


71.得失参半----得失:得到与失去。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即得失相当。

72.得失相半----得失:得到与失去。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即得失相当,不相上下。


73.遇物持平----指对待人和事持公正态度。

74.拟不于伦----拟:比拟;伦:同类。指不以同类或同等事物来比拟。比拟失当。

75.厚此薄彼----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怠慢另一方。比喻对两方面的待遇不同。

 

76.高人一等----比别人高出一个等级。指高过一般人。

77.高攀不上----不能同等与地位、名誉较自己高的人结交或攀亲。

 

78.类聚群分----各种方术因种类相同而聚合,各种事物因类别不同而区分。


79.势均力敌----均:平;敌:相当。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


80.势钧力敌----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同“势均力敌”。


81.笃近举远----笃:忠实,厚道;举:举荐,选拔。对关系近的厚道,对关系远的举荐,指同等待人。


82.等价交换----相同的价值进行平等交易。

 

83.等价连城----同样价值连城。比喻同样贵重。


84.等礼相亢----犹言分庭抗礼。以平等之礼相待。

 

85.等量齐观----等:同等;量:衡量,估量;齐:一齐,同样。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86.富埒天子----富:富贵;埒:相等。财富与天子相等。形容非常富有。


87.富埒王侯----埒:同等。富有的程度与国王诸侯相当。形容非常富有。

88.赏罚不当----奖赏或惩罚与功过不相当。

 

89.智均力敌----指双方的智略或势力旗鼓相当。


90.鼎足之势----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91.薄此厚彼----薄:轻视,慢待;厚:重视,厚待。轻视此一方,偏重另一方。指对两方面不是平等对待。也作“厚此薄彼”。

 

92.一碗水端平----比喻处理事情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93.二一添作五----本是珠算除法的一句口诀,是二分之一等于零点五的意思。比喻双方平分。

 

94.与日月齐光----与太阳、月亮的光芒相当。常用以称赞人的精神、功业伟大。


95.好汉惜好汉----惜:爱惜。指才能品行相同的人互相敬重。


96.拟人必以其伦----拟:比拟;伦:同类。指比拟某人或某事,一定要用同类或同等的人和事物。


97.一碗水往平处端----比喻办事公正不偏袒。
 

98.棋逢敌手,将遇良才----逢:遭遇,遇见。比喻交战或竞技的双方本领相当,不相上下。

99.棋逢对手,将遇良才----逢:遭遇,遇见。比喻交战或竞技的双方本领相当,不相上下。


100.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王子:借指有权势的人;庶民:平民百姓。有权势的人犯法,和老百姓一样处以罪刑。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诚意的成语
后一篇:法官的成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